书 名: |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
英 文 名: |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
作 者: | 樊明 | ||||
I S B N: | 978-7-5097-6782-5 | ||||
丛 书 名: | 公众行为与国家政策研究丛书 | ||||
关 键 词: | 中国 城市化 研究 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 |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具体表现。本研究提出基于一般均衡价格理论的“三化”协调发展模型,获得的结论为:如果存在统一高流动性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则“三化”协调发展可期。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义和团运动以后,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制度。总体来说,只要市场经济制度仍在有效运行,中国“三化”便可取得相当程度的协调发展。中国较为严重的“三化”失调首先开始于1949年后的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导致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在建立统一高流动性要素市场方面始终进展缓慢,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加剧了“三化”发展的失调。然而,今天在建立统一高流动性要素市场方面仍然进展缓慢,甚至试图通过进一步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来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其中包含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书的基本政策建议是: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统一高流动性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