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 | ||||
英 文 名: | ANNUAL REPORT ON THE PUBLIC SENTIMENT AND RISK CONTR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IN CHINA (2016) | ||||
作 者: | 司若 陈鹏 徐亚萍 陈锐 | ||||
I S B N: | 978-7-5097-8952-0 | ||||
丛 书 名: | 影视风控蓝皮书 | ||||
关 键 词: | 研究报告 中国 研究 电影事业 电视事业 2016 |
《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紧随中国影视产业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以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海内外学界、业界、政府部门众多专家共同编写。本报告主要针对中国本土的影视舆情问题及中国影视行业的市场风险防控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影视项目的外部和内部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自2002年以来,传统影视产业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变革中经历风吹雨打;从2010年开始,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国的电影业、电视业带来了新一轮结构性改变。在此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意在呈现新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环境与电影产业及影视受众的变迁。
所谓影视舆情,指影视受众针对影片、人物、机构、市场、节展等相关议题,在线下空间及互联网线上空间所形成的认知、态度、情感,及所表达的观点、意见、偏好、情绪、行为倾向等信息及舆论的总体情况。随着宽带的普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网民数量的增加,网民日益成为影视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在媒介融合的总体趋势下,当前影视信息的传播也正在经历从传统媒体向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过渡。门户网站、专业电影网站、博客、电影论坛、两微一端等都成为舆论生成和传播的渠道,影响观看意向、观看期待、初步评价、后期评价、口碑评分等方面,进而可能会对收视率和票房形成直接影响。
在众多影视舆情研究的维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为影视受众研究、影视市场研究。借助这一研究路径,影视产业的研究者、从业者、政策制定者能够加深对受众和市场规律的了解,包括从反映舆情的大数据中洞悉行业风险,形成预警和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影视行业高歌猛进,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进入亟须进一步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阶段,高额成本、精良制作、规模产出成为中国影视内容产业攀登影视工业化高峰的必由之路。但同时,中国影视行业潜藏着大量风险,需要学界、业界的高度关注。影视内容产品从策划立项到最终上映,周期长、投资大、不可控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面临着投融资风险、制作风险、人员风险、版权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竞争环境风险、沉没成本风险等多重风险。影视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总结并尊重影视传媒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抑制产能过剩、控制市场风险。
本书立足中国影视行业生态体系,从中国影视行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影视制作、风险管理、艺术管理、影视市场的相关理论,以剧本、导演、演员、场景、档期、制片公司、票房、版权、平台等多个电影元素为着眼点,展开对中国影视舆情的研究,通过影视舆情分析,深入洞察影视受众、洞悉影视风险,进而进行风险管控。同时,进行全过程风险的细分、甄别、评级和管控,为影视项目运作中的市场风险控制提供基础,以促进影视行业风险的透明化、可测量化,为金融投资机构介入某些影片提供较为充分的依据,为影视行业发展吸纳、配置更多的资源,与国际先进体系接轨,强化影视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本书以影视舆情作为切入点,从影视受众评价和影视现实回报(票房、收视率等)的双重视野出发,结合影视行业的过程分解和流程建构,倒推各个环节的独立风险、交叉风险、连带风险及系统风险,形成深入、全面的风险解析。阅读本书可以了解2015年影视风险的概貌,对影视风险的防控重点有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策略性的风险管控理念。
本书通过梳理2015年影视行业的受众舆情、口碑变化、产业发展和市场表现变化,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关系,结合影视制作流程风险,形成风控研究的分析模型,对影视内容按照类型、传播平台、制作团队、发行机构、营销方式等进行要素解析和价值评级,从而形成对市场风险指数的测算和分析。
本书在舆情大数据模型分析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影视行业的创作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人员风险、机构风险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而且对行业发展、市场培育、信息透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中国影视行业内涵的提升、资源的聚集、创作的促进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成果对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影视制作机构、导演、演员、院线、影城、观众、学者等多元化读者来说,也是一本有意义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