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籍
同系列图书
相关图书

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书   名: 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英 文 名: RESEARCH ON THE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MINING
作   者: 马岩
I S B N: 978-7-5097-8004-6
丛 书 名:
关 键 词:  中国 研究 煤炭工业

中文摘要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均大约为70%。煤炭资源,相对于石油或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不仅具有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而且是可以清洁利用的矿产能源。在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以及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无形中给我国的能源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煤炭资源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实现煤炭产业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不仅成为支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课题,而且是煤炭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在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构建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煤炭产业内实现绿色化发展不仅符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煤炭产业单一化发展以及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作为矿业实现绿色化发展重要内容的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正处于理论指导、局部试验、全面推行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推进阶段,地方政府层面和煤炭企业层面对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内涵认识不清、实践不够,在发展过程中“循环不经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炭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进程。本书旨在系统、全面地研究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几个基本问题,为煤炭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本书在阐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结合煤炭产业发展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产业模式调整的必要性;其次,借鉴发达国家的煤炭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的运行模式,总结了对本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最后,在绿色矿业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基于新模式对我国煤炭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展望,并构建了相关的政策保障体系。

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

(1)通过对产业绿色经济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煤炭绿色经济文献的综述,归纳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提出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的创新点。

(2)煤炭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能源、矿产资源、废煤资源和水资源等消耗量很大的能源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包括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燃烧使用、废弃物的二次利用、资源型城市建设以及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多环节、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仅煤矿的探测开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提高,而且煤炭产业在发展理念、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煤炭市场的供给能力、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煤炭绿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水平、煤炭产业发展的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也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和谐矿区的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整个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下游产业的兴建和发展过程,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①煤炭的开发利用方面。在开采过程中,受矿井的地下环境、采掘方式、深度等因素的影响,矿井的地质环境、地下水和空气环境以及地下噪声环境等都很糟糕,矿区土地被占用,大量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煤炭加工过程中的洗煤水对矿区环境、下游农田灌溉水源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煤炭储运过程中的粉尘等对运煤公路、铁路的沿途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作物和植被均造成严重污染。煤炭转化过程中煤气洗涤产生的废水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②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数量少,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不高;高层次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少,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煤炭产业经济效益不高、人才供求严重失衡。③煤炭产业资本运营方面。由于国家对煤炭企业的资金长期投入不足,煤炭行业人力资本利用率极低、运用效果差,再加上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发展观念陈旧,改革往往浮于表面。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方面。无论是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还是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均有以下问题:资源耗费严重、回收率低、综合利用能力不高;城市经济结构层次不高,行业横向关联度较差,接续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煤炭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基于绿色矿业理念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而且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煤炭产业的发展涉及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更与发展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解决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展开积极的探索。本书选取美、德、日、俄、澳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分别从其基本国情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其如何扬长避短,成功地走出了具有本国特色,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并有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煤炭产业发展之路。这些对于探索研究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取向、实施路径等都具有十分宝贵的经验启示和借鉴意义。

(4)绿色矿业即环保型矿业,该模式充分体现了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发展理念,它将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融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并对三者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其基本出发点是:从开采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煤炭开采造成的周围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根据国家发展绿色矿业的相关要求,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途径主要有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资本运行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市场促进新机制。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构建以市场运行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条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资本运作为平台的新型煤炭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管理,逐步建立起一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新型煤炭产业运行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包括:①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扩散机制;②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资本运行体系;③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④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市场促进新机制。通过在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中引入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有效的社会驱动力,在为产业发展营造政策驱动、市场驱动和中介环境驱动等有利发展环境的同时,以各种激励手段保证煤炭资源开发的新技术及时得以推广和应用。为了适应绿色化发展的需要,本书从设立专项基金、企业的资本运行以及矿业权管理三个维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绿色化发展的资本体系,对产业绿色化人才的培养提出“国家—学校—企业”和“产—学—研”的融合模式,学校在国家财税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倾斜下,基于国际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煤炭产业多元化及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人才通过规范的人才引进机制进入企业,在企业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及科研环境的前提下发挥能力,这些都为绿色矿业理念在煤炭产业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保证。新模式的实施将会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洁净煤、煤转油、煤替油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5)在绿色矿业理念指导下,构建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围绕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的内涵,从行政管理体制出发,形成一套包括技术与安全保障、制度与政策保障、法律与文化保障、人才建设保障的政策体系。首先,根据煤炭产业绿色发展及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政府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对矿业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次,给政府部门管理者,尤其是法律、法规、制度起草人和法律制定者提供指导。最后,对绿色矿业理念进行舆论宣传,给予文化保障,在引导绿色矿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获得全社会对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的支持。

本书的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水平的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历史分析和理论解释,并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提出了我国煤炭产业高效率、清洁化、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结合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绿色矿业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等“绿色”事物概念的分析,结合绿色矿业理念的提出背景,基于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概念、内涵、特征进行了全新的界定。

第三,建立基于绿色矿业理念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在基于绿色矿业理念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中,结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特定情况,从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扩散机制、资本运行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市场促进新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绿色”模式。

第四,建立基于绿色矿业理念的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本书分别从煤炭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技术与安全、制度与政策、法律与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层面,建立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并对四个层次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只有四者同步发展才能推动绿色矿业的顺利实现。

<<
>>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