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十三五”潜在增长率或达6.2% 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在9月21日举行的《管理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称,“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2%左右,比十二五的7.6%左右的平均增速有所下降。
导致如此的原因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已经连续2年下降,这使得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为此,蔡昉建议,“十三五”时期可以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户籍政策办法,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如果不调整的话,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得很快,但是调整后,“它可以大大减缓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帮我们度过这个未富先老的特殊挑战。”他说。
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它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一般说来,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率提高和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资本)等贡献,而生产率提高对中国经济贡献很大。
目前经济增速放慢,主要是与人力资本受影响有关。比如中国劳动力总量分别下降了345万、244万。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已经连续3年下降。这是人口红利开始逐步减少的原因所在。
“十三五”潜在经济增速或下降
根据蔡昉的研究,十二五时期潜在经济增速有望从改革开放30年10%左右的数字,下降到7.6%左右。
而“十三五”时期,因为人口红利因素逐步消失,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有望下降到6.2%左右。
“人口红利消失了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不充分了,劳动力使用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的瓶颈。影响了潜在增长率,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的,资本回报率就必然要下降。”他说。
他认为,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经历了2个转折点。第一个是2004年左右的全国出现的用工荒,这个用工短缺,主要表现在普通劳动者的用工需求难以满足。
第二个是从2010年开始,15岁到59岁的人比例达到了最高峰。此后连续3年下降,总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也下降。
此前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此后逐年降低,2012、2013年经济增速为7.7%,2014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4%。上述实际经济增速,与中国环境、资源等因素可以支撑的经济增速,及潜在经济增速基本一致。
一般而言,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3个,即人口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以及劳动生产率因素,劳动生产率因素一般与科技水平等有关,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认为,经济增速的确与劳动力总量、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在劳动力总量下降时,如果技术进步不能加快,经济增速可能放慢。“但是目前人口总量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因素,需要仔细研究。”他说。
户籍、生育政策待调整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认为,通过调整计划生育、户籍政策,提高劳动力的供给,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速。
通过这个政策调整,“我们改变不了先老(的状态)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未富的状况,使得发展更快一些。”他说。
他此前测算,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把劳动参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把潜在增长率提高0.88个百分点。而通过生育政策调整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则可以在2030年之后显示效果,潜在增长率可以提高大约10%至15%。
这样“十三五”的潜在增速尽管是6.2%左右,但是通过户籍、生育政策调整,实际经济增速可能在7%以上。
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比例超过了50%,但是有2亿农民工并未获得城市户籍。
蔡昉认为,放开城市户籍使得农民过了40岁仍可在城市务工,这样可以使得劳动力供给更稳定,同时使得其从低生产率部门进入高生产率部门,并促进消费需求, “我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石三鸟,立竿见影,可以明显提高潜在增长率,而且可以稳定宏观经济。”他说。
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单独二孩的政策(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个孩子)。 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其中就有涉及到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的内容,另外也有住房保障体系的项目。不少专家推测,在十三五期间有望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2个的政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湖北人口学会副秘书长石智雷告诉记者,如果现在放开二孩,生育出来的孩子在2030年左右才能变成劳动力,因此,在短期内放开二孩不会使得劳动力总量增加、经济增速快速提高,但是这会刺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