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评价
2015年1月30~3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组织的2014年版皮书评价复评会议在京召开。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部分委员、相关学科专家、学术期刊编辑、资深媒体人等近50位评委参加本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处处长薛增朝出席闭幕式并做发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执行院长蔡继辉主持评审会。
开幕式上,马援局长指出,作为重要的智库成果形式,皮书充分发挥了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的功能,符合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他认为皮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评价流程及成果发布比较成熟,可供其他智库成果评价借鉴。
谢寿光社长就学术出版社如何在学术体系和智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发表讲话。他指出,皮书是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性成果的推广和传播平台,是话语权工具,也是全世界最快捷及时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主要途径。研创皮书的过程就是智库建设的过程,通过皮书深度的数据分析和成果发布,基本可以实现新型智库的五大功能。谢社长对皮书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由独立的第三方,采用客观的立场对皮书进行评价;二是丰富皮书评价专家库,提高评审专家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三是完善评价流程。他还希望将皮书的评价结果作为国外出版社列选出版英文版皮书的基本标准。
根据《皮书评价办法》相关规定,按照同行评审的要求,评委根据自身学科方向分组,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对2014年版的277本皮书进行了内容评价各项指标的复评。
从评价流程来看,本次评价采取分类、分组评价的方式,评委按专业分为六个组,分别为经济组、社会政法组、文化传媒组、行业组、国别与地区组、地方发展组。评价程序包括试评、合议、统一标准、正式评价、全部结果合议,充分保证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相对客观性。为尽可能统一主观指标的评分标准,正式评价前,皮书研究院组织专家按分类对不同组别的好、中、差代表性皮书进行试评,并将试评结果提供给正式评委参考。
从评价指标的构成来看,皮书综合评价指标包括内容评价指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得分中,内容评价得分权重为70%,社会影响力评价得分权重为30%。皮书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皮书的研究主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科学性、实证性、创新性、前沿性、专业性、规范性、时效性、是否设置评价评级指标体系、内容重复率等10个指标,这些指标全方位考察了皮书的内容质量,把握皮书的学术方向和体例规范。社会影响力评价是从皮书的传统媒体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学术期刊影响力、发行量、是否出版外文版等方面多维度考察皮书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并通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及时掌握皮书的舆情动态,为舆论宣传和危机公关提供基础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处处长薛增朝出席了闭幕式并对皮书评价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在皮书评价及评奖过程中,衡量皮书学术水平除了从研究主题价值及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专业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以外,还需要首先评价其政治导向,看其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其次,评价其能否围绕大局,紧扣党和政府决策,就深化改革、建设法治社会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性的政策建议。再次,评价其能否求真务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胆探索,建言献策,但要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
会议决定,皮书研究院将陆续把2014年版皮书评价复评结果发送给各皮书课题组,同时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皮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皮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更加专业、合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开幕式并作发言。
评委按专业分为六个组对2014年版的277本皮书进行了内容评价各项指标的复评,图为分组讨论现场。
闭幕式上,评委合议2014年版皮书评价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处处长薛增朝对皮书评价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