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杨月)10日,由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海洋社会蓝皮书: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No.1(2015)》发布会在北京与长沙两地同时举行。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崔凤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海洋执法技术装备虽然在近期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大中型执法船数量少等问题仍然突出,无法满足海洋维权的需要。
崔凤认为,我国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军备等硬实力在近年来的提升固然有目共睹,但仍然明显滞后于我国海洋社会发展的迅捷步伐。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洋硬实力获得了一定提升,这体现在我国海洋执法维权空间的不断拓展上。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海洋执法维权的范围曾长期限于近岸,但时至今日,随着相应硬件设备的建设发展,我国已全面建立起对我国领海的定期维权巡航制度,并已于2008年赶赴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执法维权空间已明显拓展并深化。
但另一方面,《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总报告》提到,海洋科技的关键领域中,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仍然匮乏。因此,目前,海洋硬实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明显短板。
谈及原因,专家提到,“我国之所以在海洋执法维权中面临一系列困难,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军事力量建设步伐未能跟上。”
具体来说,海洋执法队伍离不开船舶、舰艇、飞机、遥感、信息传输等各层面的先进技术装备,同时也需要加大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力度,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是我国海洋维权的根本保障;而海洋科技研发离不开科研基地、实验室、科技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此,专家指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等硬实力的建设应该更具针对性,并应注重专业领域科研技术人员所组成的海洋智库的建设,通过智库的建言献策,来进行海洋硬实力的有效建设。”
具体来说,海洋经济方面,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实现陆域产业与涉海产业的协调发展,并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发挥城市集聚的就业拉动效应,提升涉海就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繁荣我国海洋经济。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学术团体与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建立各领域海洋政策制定的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