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各位专家好!
非常高兴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到青海省社科院工作才三个多月,将近100天,是一个新手,所以对社科院的工作规律还没有完全把握。对皮书研创,我更是门外汉。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就我们欠发达地区皮书研创和话语体系建设,谈谈我个人的三点体会。
一、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对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的误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某些西方势力打着宗教自由、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号,培植拉拢异己份子对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分化。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对我们国家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不了解,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记得2007年,我曾经率领中国藏学家、活佛代表团去欧洲访问,经常遇到一些欧洲人对我们的藏区的了解非常浅显,还有一些人对我们藏区不是误读,而是有意识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攻击我们。所以我觉得通过皮书的研创,来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非常关键。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有也有助于形成改革发展的共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由于一些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所以人们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的过程和成就的认识还不一致,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认识还不到位,所以说在改革的实践当中,仍然有不少的杂音,甚至会遇到阻力。我认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摆事实,讲道理,可以在我们民族地区凝聚最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动。
二、 皮书品牌承载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神圣使命
总的来说,皮书品牌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根据权威定义,皮书是一种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关于某一门类地域或者领域的社会科学资讯类连续出版物。我国皮书研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就我的理解,皮书品牌在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作用下,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我国智库机构、专家学者的力量和智慧。皮书规范化和国际化极大的拓展了自身品牌影响力,并推动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
其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皮书研创上居功至伟。我相信这是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共识。再聚焦到我们青海蓝皮书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汇聚了青海的力量。以全国皮书研创历程比较,我们青海皮书研创和皮书品牌的打造,起步是较晚的。
青海皮书的研创工作始于1999年,最初分为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两卷本。由青海社科院主编,地方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合为经济社会蓝皮书一卷本。当时主要以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稿件为主,专家学者专家参与较少,学术研究不够,整体的质量也不高。从2012年开始,我们全面整合编撰力量,逐步优化编校流程,改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小而精的青海蓝皮书逐步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受到社会媒体广泛的关注。
刚才谢社长在发言的时候讲到,蓝皮书出版要是连续不到三年,没有评奖的资格。所以我问我们的苏院长,她是负责我们蓝皮书的,我说为什么我们一个奖都没有?上百个奖没有一个是我们?我们苏院长说,就是我们创刊到现在连续没有达到三次,所以根本没有资格评奖,这个是非常遗憾的,从2014年开始,我们又承接了2015年西北蓝皮书的编撰任务,在经过多年皮书编撰的实践中,我们的总体体会是你站的位置足够显眼,大家就能看到你,你的声音足够大,大家就能听到你的话。进一步讲,我们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放眼世界。本着赢得话语权的追求进行皮书研创和精品打造。我们青海是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区,地理位置独特。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再次,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源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源地,而且藏传佛教与境外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都是备受海外各种势力关注,并容易引发歧义而影响国内局面稳定的命题。所以长期以来,青海社科院围绕这些命题,构建优势学科,开展深入研究。
最近,我们省委省政府给我们委托了一个重任,就是让我们编写青海生态文明蓝皮书,为什么要让我们编写这个蓝皮书,就是因为我们青海的生态环境极其重要,但是我们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遇到了矛盾。发展就不能保护,保护就不能发展,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走了弯路。西方的一些国家,比方说英国的卫报,还有绿色和平组织指责我们。我们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明年的两会上进行《青海生态文明蓝皮书》的发布,让世界人民知道我们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所以说,青海蓝皮书在编辑的过程当中,对这个蓝皮书的栏目进行了通篇的布局安排,突出重点。这种稳定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为上述问题以蓝皮书的形式做出学理性、地方性的解答,成为构建国家层面话语权中有关涉藏问题的地方佐证。涉藏问题是我们青海社科院研究的重点。
第二,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重大问题选题立项。我们自始至终重视皮书选题工作,一方面广泛地从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本院、高校及研究机构征集选题,对征集到的选题组织专家学者层层论证把关,一方面把皮书选题与我院创办的资讯平台《青海研究报告》选题结合起来,从中遴选符合皮书要求的研究预测,纳入皮书选题范围。我们着力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始终把青海省履行生态责任,落实稳定发展任务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主攻方向,努力以皮书为平台破解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当中的突出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年设计了2015西北蓝皮书,我们在设计栏目的时候除了研究西北发展问题以外,用一多半的篇幅突出对一年多来学界和政府层面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关论证做了初步的总结,一定程度上就党委政府关注的系列问题,给予具有我国西北地区社科界独特的视角解答。
第三,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切实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理论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实践,归宿在群众,所以在蓝皮书的研创过程中,要始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鼓励引导研发人员深入基层和群众,接地气,开展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出学理性解读和实证性分析。
三、 始终把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作为皮书研创的内在要求
为了做好青海蓝皮书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奋斗。
第一,拓展皮书类别,突出民族地区皮书研创的针对性和权威性。我们现在只有一本《青海社会经济蓝皮书》,下一阶段计划在《青海社会经济蓝皮书》的基础上立足青海的省情实际,着力打造《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蓝皮书》《青海民族发展蓝皮书》《青海舆情蓝皮书》等系列皮书。
第二,打造人才队伍,确保民族地区皮书研创的可持续性。我们将立足自身的优势特点,通过进一步整合院内外科研力量,着力的培养以我院研究人员为主体,相关政府研究部门、党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人员参与的研创队伍。
第三,与高端智库加强联系合作提升民族地区研创的能力。我们将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宏观领域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分析和研判为主攻方向,主动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高端智库的横向交流合作。
第四,完善皮书编撰制度,打造民族地区皮书品牌。我们将在现行皮书编撰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皮书研创制度,积极探索将皮书研创工作纳入全院科研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不断建立皮书研创的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为打造民族地区皮书精品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本人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