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这一次“社会体制蓝皮书”能够获奖真是喜出望外,因为这本蓝皮书2013年首次出版,连续四年才做了四本,所以属于起步比较晚,是蓝皮书家族的后来者、经验不足的一个团队,我们当时非常忐忑能不能拉起一个年轻队伍,经过几年努力今年得到二等奖,所以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这几年是怎么做的。
我们主要有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定位、平台、组织、质量和推广。
一. 定位
1. 四个专题
初次接手这个任务时,社会领域的蓝皮书已经出版很多种,最有影响力的是陈光金所长主编的“社会形势蓝皮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业领域比如“社会组织蓝皮书”“社会发展蓝皮书”“社会建设蓝皮书”“社会管理蓝皮书”,还有很多地方蓝皮书。那我怎么能够独辟蹊径,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经过课题组反复讨论,社会体制是一个现在完全没有形成共识的概念,因为2012年召开十八大,十八大总结社会体制时讲了四个方面,就是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体制蓝皮书这几年一直按照这四个专题来与其它社会领域的蓝皮书进行错位。
2. 个层面
我们在行政学院有自己的优势,优势就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接触比较密切和熟悉,所以我们针对国家政策和基层实践进行梳理,比如政策在基层有没有落地,梳理每一篇报告中的政策,然后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展问题等一一梳理。
二. 平台
1. 两个平台
所谓平台,即借用两个平台,因为社会体制蓝皮书是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合作成立。院长魏礼群退休以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院长,所以两家机构跟同一个领导颇有渊源,这样我们就与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进行合作。
2. 四方力量
我们汇聚了四方力量: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师、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师以及其它专业力量参与了写作、研创工作,所以我这个队伍相对比较稳定。
三. 组织
1.组织结构
所谓组织,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第一,组织结构,框架是1+1+4,1是我个人作为主编,我要负总责,第二,总报告加四个专题。
2. 组织形式
我们利用网络交流+专题研讨的方式,专门建立了微信群,有30~40个作者可以定期进行网络交流,可以实时感受到我们作为一个集体的存在,交流彼此的思想。然后每年开展两到三次专题研讨会。
3. 激励方式
最后是激励方式,我们采用稿费制+工分制,凡是参加研讨会并给予我一些思想支持的人,会有奖励措施。
四. 质量
1. 编写程序
首先,在编写程序方面,总报告和四个专题都有负责人,采用小组长制。我们遵循专题把关、主编统稿以及编辑定稿的工作流程。其次,要严守两个标准,即本书定位(政策和基层的实践)、出版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自己的规范,查重率超过20%要退稿)。虽然现在的稿子质量不是很理想,但是每一篇我都会仔细看。之后,出版社编辑再做最后的把关。
2. 总结提高
专家咨询+内部研讨
五. 推广
我们有五个渠道可供传播推广。
1. 专门发布
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每年组织召开专题发布会,发布会是与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管理论坛结合,所以影响力更大。
2. 会议用书
每年会议大概400人参加,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变为会议用书。
3. 专题研讨
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完发布会以后,国家行政学院继续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二次传播。
4. 课堂推荐
课堂推广,多管齐下扩大影响力。
5. 礼物赠送
送给领导、朋友,以扩大影响。
(根据录音整理)
PPT链接:精心策划精心组织不断提高质量和影响力(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龚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