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网络传播越来越难受到传统国家疆界的限制。在美国,谷歌(Google)的气球计划(Project Loon)从2011年已经开始进行内部测试,使用在同温层漂行的气象气球向地面的接收器发射信号,脸书(Facebook)也在收购无人机厂商,准备部署太阳能无人机,利用机载设备提供互联网接入信号,这些都在推动全世界网络空间互通。随着微信圈子等私密沟通的普及,加之传统的网络防火墙遭遇“翻墙”技术的挑战,境外信息对国内移动舆论场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也表现出年轻网民参与国际舆论场表达的意愿。
在移动舆论场受跨国互通影响日趋明显的今天,“网络主权”是中国一贯持有的原则立场和根本立场。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就有“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的说法,2015年7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亦强调“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尊重网络主权”,构建以国家为主导的“多边”(multilateral)互联网治理体系。移动舆论场并非没有“国界”,尊重在各国主权范围内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管理是中国坚定的态度和立场。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涉及互联网方面的内容贯穿整个文件。可以预见,今后移动舆论场必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和政策影响而出现很多新的气象。非媒体机构主办的信息传播平台快速崛起,影响舆论生成发酵轨迹;网络视频越来越具有独立的媒介形态,视频传播对舆论走势的影响更加突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全面普及,给舆论场还原真相注入了“现场感”。
顺应发展规律,提高对移动舆论场的管理和引导能力,健全引导机制,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为中国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是移动互联网管理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