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
皮书内容质量评价指标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1-08-01
序号
|
类别
|
评价指标
|
评分标准
|
评价指标解释
|
1
|
原创性
30分
|
含有第一手资料(含评价与评级报告)的研究报告占全书的百分比
|
① 每个百分点为0.5分, 60%及以上为30分,满分为30分。
②有独创的数据分析评价与评级报告(例如,评分体系、排名体系)额外加分,加分额度为0-10分。
|
第一手资料定义为:1)访谈内容、个案研究内容;2)对第三方数据整理、加工后的数据。评审中视整理、加工的难易程度酌情给分。
“独创的数据分析”定义为:1)该领域中很少被人提及的视角独特并被以后的发展证明为正确的科学观点;2)该领域研究中很少有人提供的,或特定部门内部资料,公共领域很难获得的材料;3)独创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
研究报告是否已在其他地方发表
|
总报告内容已发表,视其重合程度分别扣0、5、10分;分报告内容已发表,视其重合程度每篇分别扣0、1、2分。
本项最多扣30分。
|
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查到报告已发表需满足以下条件:1)在学术期刊、图书、大众媒体上公开发表;2)发表的内容与皮书的整篇文章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相同,部分观点、数据发表不计入此列;3)发表时间在皮书出版以前,皮书出版后发表不计入此列。
|
||
2
|
实证性
30分
|
以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作为立论基础的研究报告占全书的百分比
|
35%为15分,超过35%或不足35%的按照实际百分比计算,70%及以上为30分满分。
|
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需与文章的观点、结论有因果关联。无联系者不能视为立论基础,不计分。
|
3
|
前沿性
10分
|
总报告和分报告中是否有对今后发展态势的预测或建议
|
此项总得分为5分,有预测或建议的总报告和分报告所占比例乘以5分即为此项的得分。
|
展望、对策建议可视为预测,在评审中需视其质量酌情给分,但标题写“展望、预测、建议、对策”,实际内容是意义、作用的,不能计分。
|
是否有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
|
根据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程度计为0-5分。
|
以个人主观判断为主,若把握不清的,以“年份+文章关键词”的GOOGLE检索量为参考。此项以整本书为评价单位,并在表中注明热点关键词。
“重点问题”定义为:政府部门侧重关注的方向。“热点问题”定义为:公众关心的领域。在评审中需视重点、热点的阐述是否充分给分。
|
||
4
|
时效性20分
|
所用资料的年份(以研
究报告所采用数据的最
终截止时间为准)
|
① 总报告以出版年份前一年的资料为主得5分,前两年的得3分,两年以上的得1分,满分5分;
② 各分报告以出版年份前一年的资料为主的得5分,前两年的得3分,两年以上的得1分;所有分报告得分的平均值为分报告最终得分,满分5分;
③满分为10分。
|
年份未标注的,给1分;跨多个年份的报告,以截止年份的时间来评价资料年份。
|
出版时间
|
① 以皮书丛书名年份为出版年,出版年前一年的11月~出版年1月之间出版的得10分,2~3月的得5分,3月以后的得1分,满分为10分;
② 行业报告类皮书与行业年会、行业论坛绑定结合发布为10分。
|
行业报告类皮书发布会与行业论坛同时召开的,视为结合发布,为10分。
未结合绑定的行业报告类皮书以①为评分标准。
|
||
5
|
权威性10分
|
机构
|
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和常设的课题组,两项均具备的给5分,只具备一项的给2分,满分为5分。
|
研究机构:此项以整本书为评价单位,并在表中注明机构名称。未注明研究机构的,以主编或执行主编所在单位为评价依据。
常设课题组:以皮书是否有“课题组”、“编委会”等为评价依据。
|
作者
|
① 主编为国内著名学者的给3分,一般学者的给1分,满分为3分;
② 作者70%及以上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给2分,65%-69%为1.5分,60%-64%为1分,59%及以下为0分。
③ 满分为5分。
|
主编包括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等;
作者部分,以第一作者的职称或学历为评价依据;无单篇文章作者的,记0分。
副高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副编审、副译审、副研究馆员等,博士及以上记为副高。
注意:讲师、助理研究员、经济师、博士研究生及以下,不能计为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