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究
2008年1月22日下午,在上海蓝皮书发布会结束后,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范广伟老师与上海蓝皮书编委会成员一起进行座谈。社会蓝皮书主编卢汉龙、文化蓝皮书主编蒯大申、经济蓝皮书主编陈维、资源环境蓝皮书主编王泠一等人,社科文献出版社社皮书中心武云、曹义恒参加了座谈。
本次座谈会主要围绕上海蓝皮书的内容、整体架构、市场运作、编校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
针对社会蓝皮书,
针对文化蓝皮书,
范老师还指出,本书稿由于主题单一,篇幅量有些少,排出后不到200页,太过于单薄,最好排版疏松一点,好涨版。
针对资源环境蓝皮书,范老师认为,在上海出的四本皮书中,资源环境这一本往往是篇幅最大,销售业绩最差的一本。按理说,人们对资源环境的关注度这几年是逐年上升的,但本书的被关注度却没有按比例增长。这是个问题。从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本书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从结构上看,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一是总报告,二是专题报告。总报告由三篇文章构成,其内容各异,谈的是不同问题,没有一篇是真正意义上的总报告。因此,建议这一篇改名为“综合篇”。本书次级篇的分类有些混乱。如“生命之源”和“长江流域”,前者指的是水资源,而后者也是隶属于水资源的。有些栏目不知和主题有什么联系,如“三区联动”。再如“世博会”篇下有好几篇文章,它们并不都是紧紧围绕世博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展开的。因此,有的文章根本没有纳入的必要。最后,本书的文章大多以论述为主,缺乏足够的数字资料,自然也就缺乏对数据的分析。
接着,武云结合上海蓝皮书的销售状况以及对上海书城等书店进行调查所取得的实际数据,与主编们就上海蓝皮书的营销进行了讨论,并就主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随后,曹义恒向各位主编介绍了编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缺少部件、体例不统一、作者名错误、文章名与目录不一致、图表缺少图题与表题、图表与正文无关或数据不一致、参考文献格式较乱内容不全、文中数据缺少单位、时间表述不清楚、英文姓名不翻译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