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研创

皮书研究

从产品组合的角度来看皮书的命名与分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09-08-26

从产品组合的角度来看皮书的命名与分类

 

未谈实际问题之前,先模拟客户问几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问题:

1)你们出版社今年的皮书有多少种?

2)我们是某某行业的,想买相关方面的皮书,这样的皮书有多少种?

3)我刚买了经济蓝皮书,还能帮我推荐哪几本皮书?

4)我们单位今年的资金紧张,用来购书的总款额只有两三万,能买哪些皮书?

第一个问题,问的是我们产品线的长短;第二个问题是问产品组合及其目标人群;第三个问题是问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事实上还是产品组合问题;第四个问题是问产品组合的定价策略问题。

上面的几个问题都很简单,但相信我们出版社接触皮书的人员,哪怕是销售人员都很难迅速地回答出来,就算能回答出来,也只是个大概,未必准确,也未必对总体销售最为有利。

但这样的问题又是很重要的,对于卖产品的人员来说,弄清楚自己产品有多少种,每种价格如何,产品有多少大类,每个大类分别对应的目标人群是谁,这些是营销时最基本的准备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的皮书营销事先能做的准备工作并不完备!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销售人员不负责任,也不是大家的工作能力较差,而主要是因为,和几年前相比,我们的产品状况变了:我们的产品线有了不断的延伸,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年上百种。上百种皮书杂乱无章地堆放在面前,对于卖者,难以把握最佳的销售策略;对于买者,难以迅速做出选择。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做的是对我们的皮书进行科学的产品组合,对于上百本皮书,只有进行不同的组合,才能在各个组合内部递减产品宽度,方便客户迅速做出购买选择。

产品组合建设是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个长期的任务。实现产品组合的第一步则是对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在分类的基础上,提高同一类别之间的关联性与指向性,达到同一分类视为一体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从品牌的可识别性来看,皮书是一个整体品牌,社里对这一品牌,运作已经数年,每年在产品宣传推广上也花费了不少费用与精力,在皮书品牌的打假与质量维护上,乃至标准化与识别系统设计上,更是投入不少人力。可以说,目前皮书作为一个良好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其整体影响力越来越高。但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整体,皮书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而作为单本皮书,却具有不可识别性。

我们皮书的产品线太长,单本皮书,我们不能很好地将它归入合适的类别,甚至是,一本我社的仿皮书,或是伪皮书,或者是他社的近似书籍,我们都不能迅速地判断它是不是属于我们的皮书。原因在于,我们以前的重点在于关注我们皮书的识别系统,关注各样封面元素,而忽视各个皮书之间的关联性,我们不曾整理整个皮书产品的研究视角的内在关联性,不知道单个皮书产品之间的分类逻辑,所以我们当不能通过封面等浅显的视觉识别系统判断时,我们就很难断定一本书是不是属于我们的皮书,是属于我们皮书中的哪类皮书,其潜在客户是谁?而客户,自然地更是无从判断。

 

从皮书的营销情况来看,我们的皮书宣传走到了两个极端:我们要不是对皮书整体品牌进行宣传,要不是在对单本书进行宣传。我们的销售,还是在以单本销售的方式为主,在推广上,还是采用单本皮书的重点推荐方式;每次与客户的互动中,还是在以两三本皮书的介绍为主。也就是说,我们的皮书虽然有上百种,但我们在卖的过程中,还是在一本一本地卖!

之所以要谈皮书的产品组合建设,是因为我们要改变这种销售方式,我们的产品线已经太长,已经不符合单本皮书的销售,而是适合系列(同一组合)皮书的整体销售。

我们皮书品牌已经壮大,市场上对皮书的认可,也在逐渐地提高。我们目前的营销目的不是要让不买皮书的人来买皮书,而是要让买皮书的人来买更多的皮书,简单来说,就是:作为馆藏,我们要争取让他们收藏我们全系列的皮书;作为个人,我们要争取他们买我们某个组合的所有皮书

从皮书的特点来看,要达到这样的营销目的是可行的。首先,皮书已经拥有了很好的视觉识别系统,方便客观做出关联选择,即客户选择了甲皮书,有可能选择乙皮书。其次,皮书的价格缺乏敏感性,皮书定价虽高,但基本上是属于排他性定价,客户更关心的是皮书的尊贵与品质,而不是定价,选择了甲皮书的,选择乙皮书时,很少存在价格上的考虑。最后,皮书的功能在逐渐转化,皮书被定位于资迅类产品,属于信息发布类,而长宽度的产品线又使得皮书适合被收藏,适合被当作工具书来购买。收藏类图书必须要解决的是图书的穷举性,当前皮书这一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但若能进行产品组合,则会相应地化解这一弊端,即既然收藏单本皮书,客户有可能收藏所有的皮书,至少也是同类的皮书。

 

现在来谈皮书的分类问题。

要对皮书进行分类,不仅仅是单纯方便部门管理,而最重要的是,方才我们谈到的化减皮书产品线过长,不利客户选择的问题。我这里只是出于以后进行产品组合建设的目的,提出自己的产品分类。

2009年书目为准,目前统计出来的皮书有118种,随后估计还会有新增。对这些皮书书目进行分析,个人觉得当前我社的皮书应该遵循“一主三从”的划分:“一主”指的是核心(宏观)蓝皮书系列;“三从”分别指的是国际黄皮书系列、区域/地方蓝皮书系列和行业/企业蓝皮书系列。

1)核心蓝皮书系列。这类皮书是从宏观角度来解说当前中国形势的资讯发布图书,其目标市场最广,影响范围也最大,对我社皮书品牌影响也最为重要。可以再划分为三类:经济类,包括经济蓝皮书、经济蓝皮书春季号、经济信息绿皮书等;社会类,包括社会蓝皮书、老年发展蓝皮书等;文化类,包括文化蓝皮书、科学传播蓝皮书等。这类图书合计为10多本,占皮书总体的10%左右。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一长度的产品线组合是符合营销需要的,也是别类产品组合时常用的。

2)国际黄皮书系列。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世界类,如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国际区域类,如欧洲蓝皮书、亚太蓝皮书;国别类,如越南蓝皮书、日本蓝皮书。事实上该类皮书合计不过10种左右,还没有形成规模,对整个皮书影响较小。

3)区域/地方蓝皮书系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类,如西部蓝皮书、港澳台蓝皮书;一类是省情类,如北京蓝皮书、上海蓝皮书。

4)行业/企业蓝皮书系列。如金融蓝皮书、能源蓝皮书。这类皮书占我社皮书种类中最多。从目前我社现有的皮书内容来看,主要涉及的敏感行业有:金融(含财经)、房地产、能源(能源、新能源、煤炭、电力、石油等)、旅游、教育、医疗、传媒等。

对各类皮书在产品建设上的建议:

1)核心蓝皮书系列。包含了我社目前最受关注、销售最佳的经济蓝皮书与社会蓝皮书,产品线宽度较为合理,这些都是优点;但缺点是这些皮书都是多年品牌,各有自己的命名,形式上的关联性较差,如何增加这些产品形式上的关联性,实现整体销售,是我社的一个挑战。这类图书的产品延伸性不是很强,以后我社要做的就是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加强组合建设。

2)国际黄皮书系列。该类组合的产品线事实上还未成型,目前成功的只是经济类、政治类,还缺少社会类与文化类,使得各个单书间关联较为分散。该类图书对我社整体利润贡献较小,目标市场也较单一。但该类图书,由于具有国际眼光,对于提升整体皮书品牌的作用很大,因此,需要坚持运作。建议社里对该类图书在质量优先的前提下,首先要补充国际社会类与文化类图书,使框架完整,随后缓步扩充产品线宽度。

3)区域/地方蓝皮书系列。对于前者区域类皮书,产品线可延伸性较差,社里不需投入过多精力。重点要放到第二类省情蓝皮书的建设上。该类皮书,产品延伸性最大,目前我社只完成部分省情的发布,还具有很大的延伸空间。而该类皮书目标市场明确,影响范围较小,产品延伸时对整体品牌的牵连的风险也最小。

4)行业/企业蓝皮书系列。该类皮书的目标市场不等同于前面三类。除行业收藏外,更多的还有非专业人员购买。该类皮书产品线极宽,而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宽产品线更为有利,同样的,该类皮书产品延伸时对整体品牌的牵连性也较小,所以建议社里可以优先加快这类产品的延伸。需要解决的是,如金融蓝皮书,目前有三本,事实上对整体品牌是极为不利的,建议只选一本,毕竟“唯一”才能产生“经典”,物以稀为贵,每个行业保持一本才是最完善的。

 

再谈皮书的命名问题。

皮书的命名需要解决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分类的视觉识别的差异化问题;二是同一分类的命名的标准化问题。

1)颜色区分问题。社里现在对不同的皮书规定了不同的颜色,但不是从营销分类与产品组合的角度来考虑的。往往在销售时造成选择混乱。以国际类皮书为例,国际形势为黄皮书,国别为蓝皮书,国际经济信息为绿皮书,整个国际类皮书产品线不过10种,每种颜色分类都难成大的系列。颜色应该用来达到传达不同类别的视觉系统差异化的目的,让客户能够从颜色上选择皮书。我这里建议:国际类皮书统一采用黄皮书,目前品种10种左右,不会干扰整体蓝皮书的视觉系统;核心蓝皮书,统一采用深蓝;区域蓝皮书统一采用浅蓝;行业蓝皮书统一采用浅蓝,设计上可以同区域一致,也可稍有差别,但不应深过核心蓝皮书,违反“主从”原则;对于绿色,宜少用,只放到行业皮书系列中使用,对于能源等行业采用绿皮书系列,作为整体蓝皮书系列中的点缀。

2)二级命名问题。整个皮书系列遵从二级命名原则,主书名:ⅩⅩ蓝皮书;副书名:地名(北京)+内容(社会)+研究报告(或预测与分析);杜绝其他命名方式,不采用差异化的个性命名,以保证整个皮书的资讯发布的特征。

3)各分类皮书的命名问题。

核心蓝皮书系列。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客户认可度,这是好事,同样也是对产品组合不利的地方。经济、社会命名的蓝皮书只是单本,我们很难将其他皮书收入进去,形成一个系列,而抛弃这些命名采用新的命名又是很可惜的。为此这一系列皮书的命名方式还要集思广益。

国际黄皮书系列。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第一类统一以“国际黄皮书”作为主丛书名,不再加经济、社会之类,正式书名中“全球”“国际”“世界”等,统一为“世界”。

区域/地方蓝皮书系列。坚持二级命名原则,“地名+内容+蓝皮书”,如北京经济蓝皮书,抛弃“北京蓝皮书·经济”的命名方式,因后者在书名管理时不利信息采集。

行业/企业蓝皮书系列。直接以“行业+蓝皮书”方式命名,原则是要保持每个行业的命名的唯一性与排他性。

 

重新命名与分类后,皮书可能出现的产品组合情况是:

1)核心蓝皮书系列:分经济类子系列、社会类子系列、文化类子系列。

2)国际黄皮书系列:分国际宏观类、国际区域类、国别类。

3)区域/地方蓝皮书系列:分北京蓝皮书系列、上海蓝皮书系列;长三角蓝皮书、珠三角蓝皮书等。

4)行业/企业蓝皮书系列:分相邻行业皮书组合系列。

5)经济类皮书系列,即核心经济类+国际经济类+区域经济类。

6)社会类皮书系列,即核心社会类+国际社会类+区域社会类。

7)文化类皮书系列,即核心文化类+国际文化类+区域文化类。

8)面向企业的蓝皮书系列,即核心经济类+相关行业类。

 

当然,眼前我们能解决的是皮书的分类问题,这只是产品组合建设的初步,要完成合理的产品组合建设,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1)提高同类产品之间的关联性问题。

2)增强同类产品之间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3)提高部分核心类产品的质量。

4)延长产品线,搭建国际类、省情类皮书的“经济+社会+文化+行业”的产品组合框架。

5)规划皮书出版时间,合理安排同类产品的出版时间与发布时间。

6)创新营销方式,尝试进行系列产品营销。

7)规划不同组合内产品的统一定价及组合定价策略。

8)制定不同组合产品的宣传推广策略。

(皮书评价研究中心 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