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研创

皮书研究

全面改进各项工作  打造行业皮书品牌——谢寿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09-10-29

20091012,我社邀请在京的各行业类皮书课题组的专家、负责人20余位在蓝厅召开研讨会,与会专家与我社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就进一步提高行业类皮书质量,细化和改进行业类皮书的组稿、编写、出版、推广、营销等相关工作,打造行业类皮书品牌,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会分大会发言和讨论交流两部分。以下是我社社长谢寿光先生的发言。

 

全面改进各项工作  打造行业皮书品牌

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你们到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办公新址做客。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会?这是我们整个皮书品牌规划中考虑的重要部分。随着我们皮书种类的扩大,保证质量、巩固品牌非常关键,还要改进编印发各项工作,让好的皮书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召集各位专家来研讨交流,希望大家建言献策,共同提高行业皮书的出版工作。

我首先把整体的情况给大家报告一下,以便于我们每一本皮书的课题组能够做好自己的定位,把握好蓝皮书下一步的发展态势,真正地把它做成品牌。

    在皮书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其最早并不是出现在社科文献出版社,但是有了蓝皮书、绿皮书这么一个概念,而且被社会广泛的接受,成为一个新的出版业态,一种新的出版形态,那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开创的。现在在出版行业里,以这种载体来发布研究成果的,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精确统计,但是每年的量不会少于1000种,可是真正能在社会上或者在本领域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大概基本上都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面对这种情况,随着我们规模的增大,十年期间我们也有非常好心的专家,有的很严肃地警告我,说你的皮书扩张过快,你要注意皮书出版中出现的一种低水平和变差的现象。应当说这些专家提出的警告是很中肯的。但仅仅从品种来限制,不见得是一种好的办法。它为什么会扩张?因为社会有广泛的需求,人们已经有这种共识,利用蓝皮书这样一种形式发布社会成果,是社会研究领域或者相关行业里的一个重要载体。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一年一度的全国皮书工作会议议题就是探讨怎么样进一步规范,强调质量,怎么保证它的原创性和前沿性,以及怎样进行推广,怎样向社会扩大它的影响等等。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每年的皮书年会都会有一些主题来讨论这个事。后来经过分析,从现在来看,皮书本身不同的类别差距是非常大的。最早作为这种出版形态,这个品牌的建立是靠社会科学院的《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农村绿皮书》,包括《城市竞争力报告》,也是以这种方式起来的。它们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一个行业性问题,而是一个宏观全面的问题。还有一些省市的皮书,是属于区域发展的问题,到后来逐渐开始加入一些行业性报告。而行业性报告本身的特点和其他的皮书特点很不一样,包括它的服务对象,它的出书时机,它的出版方式完全不一样,所以它的受众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待于深入地进行研究,共同来提升它的质量和价值,这样它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这些年从内容来说,如果把旅游当成一个行业,这本书出的时间最早,内容质量方面已经占据了旅游行业研究的制高点,这是业内公认的。当然《旅游绿皮书》本身从现在来看,它的品牌价值是没有得到真正实现的。为什么它的发行量在下降?这里就有问题,我们需要坐下来进一步研究。好的东西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里有很多问题,包括出书时间的限制,包括我们对对象目标锁定的准确度怎么样。

    其实就每一种皮书本身,因为是行业类皮书,它就代表一个行业,它所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我们首先要确定它在整个皮书系列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是需要讨论的。社里的编辑们为了开这个会,最近一段时间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这类的服务对象就是本行业里的研究者,本行业里的从业者,而不是社会更宽泛的面,它和经济、社会皮书是不一样的。既然是这样的情况,就要考虑怎么进一步明确它的定位。

    现在看起来,我们下一步首先要从行业类皮书来进行突破,一个一个进行诊断。第一,我们要找出行业类皮书中共性的东西。举个例子,像《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是必须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出版。那么行业类皮书什么时候出版最合适?不一定时间都一致。比如我们今年有一次探索,就是《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我们选择的出版时间是高考结束的三天之后,媒体的关注度巨高无比,最后影响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如果把这本书拿到12月份出版,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应。所以选择最佳的出书时机非常重要。 我还想到一个例子,比如如《汽车蓝皮书》,汽车行业类的报告,选择什么时间出最合适?这就要和行业协会来商量。如果能赶上汽车年会、汽车展的时候,卖点就来了,因为你的对象在那儿。所以掌握时机显得尤其的重要。我现在只是举例,其他的比如在内容方面,你的落脚点是什么非常重要。

实际上,我认为行业类蓝皮书更多的在于:

第一,要概括、总结这个行业。以年度为单元,反映它的基本状况、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发出有关行业里的一些声音,一些对策建议。因为通过皮书这个载体,经过我们的运作,会引起有关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的注意和关注。你可以发布你的声音,它是一个载体。

    第二,它的对象是本行业的企业和相关人士。我们再举《汽车蓝皮书》的例子,买车的人,即消费者不会去关注这本书,你的定位不是写给消费者看的。写一本《汽车消费报告》可以,但是汽车发展报告不行。比如《银行竞争力蓝皮书》,严格意义来说,每个人都和银行有关,但是普通人会去看、据此想我在哪个银行存款吗?他不看那个书。但是广告主就可能非常需要。银行、金融系统的广告商、有关行业建设部门,或者我们自己行业内部的人士因为竞争,就要看人家的发展指数。所以要立足于本行业内部,为本行业内部的人服务。

    中国的一个行业是非常巨大的,你能让本行业的人认为你是一个权威读物,是我行业发展指南性的读物,是手头必备的工具书,那么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内容架构、你的设计、你的出版时间、你的装订形式、你的定价都要和这个密切结合起来,找到我们自身的规律所在。正是这样,我们才考虑到要关注这方面,因为整个皮书是一个品牌,但是我们就怕皮书中某些产品会影响整个品牌的质量,所以从出版者的角度,我们下一步会收紧皮书的闸门,严格把关,不是因为你给我钱资助我出版,我就会用皮书品牌出。如果与这个定位不一样,就算内容有价值,我们可以当一般的书来出,而不要把它当做皮书来做。皮书的要求肯定要比别的书要求高得多。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作为出版方,从维护品牌角度是怎么考虑的。

第二个大问题,要真正让行业类皮书成为品牌,我想有几条是重要的。

第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你们回去以后也要和课题组相关方面的领导讲,因为这不是个人产品,是集体成果,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一个方向。所以通过这个载体,发出行业的声音,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连接这个行业的纽带,这些功能它都是具备的。某种程度上,因为行业里面还有年鉴、杂志、期刊,但其实它们的性质和力度不一样。年鉴是静态反映,它更多的是事实的汇集,并不需要很强的逻辑结构,而且它更像是一个工具书。期刊有固定栏目,没有出书的主题,解决不了当前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所以皮书与它们是有明显区别的,要不然我们社会科学院已经有80多家刊物,是不会再出现皮书这样的形态。皮书可以做深入的分析,而且它的价值越来越大,我们现在建立了皮书数据库,里面的内容更广泛。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

    第二,一定要把皮书当作一种事业来做,而不是一个临时性的东西。我觉得既然这样,就要有专门的队伍,要有相对稳定的队伍和课题组。以前的皮书出版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我开了一次会,本来想出一个论文集就行了,有的人就说用皮书来包装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出版社第一本可能能够容忍,第二本还是这样的方式,我们绝对不允许,绝不让你用这个品牌。所以要把它当做事业来做,要有专门的队伍。你只要有这样一个平台,即使做皮书的人不见得自己是权威,正如我办一个学术期刊不见得办刊的人是权威,但是你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最权威的学者、最权威的课题组请过来给你写报告。所以它是一个平台,要有固定队伍。

    第三,要覆盖全行业。现在有些问题要引起我们注意,如有些主题不同单位都在做,怎么办?有的东西是重叠和重复的。因为我们现在的体制环境,某一个行业里有时候有两个协会,或者这个行业里有好几个机构,这里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将来从出版社方面得进一步去平衡它,我们就要考虑到你的特色是什么。

    第四,高度关注内容质量。最重要的要关注需求,就是你写的报告谁会去看。实际就是要关注行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要深入反映本行业的诉求。我们现在有些行业报告里面的数据特别老,那种书也可以出,有研究价值,但别叫皮书。可能第一本书的时候是往前追溯历史,但是年度报告必须反映当年的情况。

    第五,要严格坚持原创原则。这是行业报告编写者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我所说的原创就是你是首发的。因为现在有的行业报告在发布前,已经把好多信息公布了,甚至有的作者自己写论文,或在报纸上已经发表过了,或者相关信息在网上已经能够搜寻到。我们出版社在这方面抓得非常严,必须要坚持首发。皮书不是论文的汇集,而是一个成果,一个行业信息的发布的平台。如果出现不是首发的情况,对它的杀伤力最大。因为如果提前把信息公布了,发布的时候媒体就没有兴趣了。在这一点上我最欣赏的就是《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主编倪鹏飞,他的数据结果出来以后,还让编辑签署保密协议。你不能透露,因为你是第一读者。而且他不提前接受媒体的采访。其实这是有教训的。原来我们的“竞争力”蓝皮书有那么多本,前几年出的时候经常提前接受媒体的采访。它一发表,网络上就能找到,其他人对这个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这个东西有很强的技巧。而且大家知道,有些行业研究里,背后都积累有很强的数据库,其实皮书有时候能给你们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公布的第一本实际是前导性的东西,如果后面能做更深的数据,可以为某个企业做服务,那个时候它可能就要掏钱买你的成果。我们社其实给你做的是前导性的产品,这是说明书性质的,里面还有巨大的价值可。,因此一定要坚持首发和原创。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说,怎么样搭建起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和成果是大家共享的。我想今后行业类皮书要加强交流,大家共同来探讨其规律性、共同性的问题。我们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这个事业是我们共同的。其实要培养出一个品牌,发布这个产品,它的价值非常高,我们愿意和你们共同来打造。社科文献出版社有了皮书这样一个品牌,有一套自主模式,我们下一步就是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一些共同性的问题都进行探讨,进行沟通,形成密切的配合。

    我们每年都要开一次全国性的皮书工作会议,这个工作会议,行业类皮书可能要单做一个论坛,希望大家共同来参与这个事情。而且我们现在有中国皮书网,我们在网上也定期发布信息,把情况和大家进行沟通。总的目标,就是推动大家共同努力。

在整个皮书里,前两年重点在抓国际类的皮书,成效比较显著,我们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我们下一步就是把行业类皮书作为提升质量的重点,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和注意。

今天我们讨论的结果、大家交流沟通的情况会形成一个文本,将发送到京外的行业类皮书课题组。我的发言里有些是作为建议性的,有些是刚性的。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