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究
在2010年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谢寿光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12
皮书价值的实现:皮书出版转型与创新
在2010年皮书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谢寿光
皮书在当今中国已成为社会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工具,它在海量信息时代引领人们适应复杂社会生活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皮书就超过120种,其他出版单位类似皮书性质的年度报告则数以千计。
面对当下中国皮书研创出版的大好局面,投身于皮书事业的研创者、出版者必须冷静、客观地意识到:皮书的研创出版,无论是在内容质量上,还是在数量种类上,远不能满足当今生活于复杂社会中的人们对于有效精准信息的巨大需求,皮书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学术价值远未充分实现。
一、皮书研创出版存在的问题
目前,皮书存研创和出版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良莠不齐。有的皮书挂羊头卖狗肉,根本不像皮书的内容都打着皮书的名誉出版;有些新皮书刚一推出就有很大反响,但其中有几篇研究报告质量差,造成该皮书总体价值的下降。
二是交叉重复。最极端的内容重复现象是有些研究报告只在论述角度稍做变动,便出现在好几本皮书中,造成皮书品牌的严重损伤。
三是原创明显不足。某些皮书正式出版之前,内容已在某一论坛甚至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极大地削弱皮书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求研发团队自己采集皮书数据,实现皮书的原创性。
因此,老牌皮书面临创新挑战,新创皮书有待进一步规范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皮书的研创者、出版者,进一步提升对皮书价值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内容,规范写作,加大推广力度,努力把皮书研创出版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皮书功能和定位
——决策参考(智库产品载体)。大量皮书在“两会”期间集中发布,就是为给“两会”代表提供参政议政的依据。目前,政府部门、商业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都已在皮书上运作,成为智库产品的有效载体。
——政策先声(前期声)。皮书是一个掌握话语权的载体。当政府或有关部门准备出台某项政策时,可以通过皮书的方式来试探一下社会对其的反应;同时也可通过皮书方式出版有关内容,形成一种有利的舆论氛围和态势。
——投资指南。通过皮书课题组调研,可为商业机构、咨询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新闻来源(舆论引导平台)。皮书本身浓缩了大量信息,需要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来转换,而媒体则可从皮书中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和内容。
——研究基础库。研究生撰写论文的数据资料大多从皮书中获取,中国20年的热点问题也可从皮书中查询。皮书这种连续性出版物对文化传承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皮书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它是研究当代中国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
三、影响皮书价值实现的几个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皮书是给社会精英阅读的,不能把定位搞模糊,做成大众读物;
二是原创不足;
三是缺乏实证数据的分析;
四是交叉重复;
五是错过最佳出版时机。皮书出版要选择重大契机,岁末年初的价值最高;
六是不重视宣传推广。
四、皮书创新的四大方向
1、研创体制机制创新。目前为止,我社出版的皮书存在多种原创机制,比较特别的是上海社科院的模式,他们的每个课题都进行了招标。所以,大家应结合自身特点来创新,不能完全依托政府部门,否则皮书就会变成政府工作报告。此外,还可采取多个作者合写,与研发团队结合,利用社会科学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等方式。
2、选题创新。例如,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创的2010年《亚太蓝皮书》围绕着核心读者是中国人,选择了“中国周边国家”为主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巨大反响。所以,我们在每一本皮书的选题中要有选题的论证过程,确定哪些选题要连续追踪,哪些是当年的热点问题。
3、编辑出版创新。在出版编辑方面要注意发挥出版的团队优势,装帧形式方面可考虑做软皮精装,使之更加国际化。
4、推广营销方式创新。皮书出版的时候,仅召开论坛、发布会是不够的,要想产生更大反响,还应采取赠书等方式。目前,我社已拥有专业的赠书机制,应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