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专家视点

苗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后是企业的品牌形象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1-06

001TpxM1zy77IstElg5c9

 

苗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跃升全球第二,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的编写与发布,正值中国企业大举“走出去”的黄金时期。该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由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最具权威的出版机构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蓝皮书连续三年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企业全球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报告。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表现卓越的企业。他们长于创新,锐意进取;他们敢于开拓,披荆斩棘。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蓝皮书中,CCG每年推出中国企业全球化榜单,对于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企业进行肯定和表彰。依照“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五大指标,CCG评选出“2016年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榜单;对于在过去一年中成功运作海外投资项目,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企业,评选出“2016年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锐50强”榜单;此外,还根据企业全球化中某一方面的特征,评选出若干分榜单。

  该榜单已连续三年在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发布,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被包括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CNN、BBC在内的国内外诸多主流媒体报道和转载。该榜单已成为企业全球化方面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榜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标杆,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迈向全球化的征程。

  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很多国际化人才方面的挑战,中国前十大跨国公司国际人才的比例只有30%多,而全球前十大公司比例有93%点几,这个差距非常大。一个企业人才战略本身也是跟这个企业本身的文化连在一起的。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当中,可先从跟我们语言文化相近的海归、留学生、华人、华侨开始,他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面对提升人才的问题,一方面国家着急但是企业家的资本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可以在全球触及各种人才,另一个方面对于智库来说,全球局势振荡变动的时候,也就是智库发生作用的时候,挑战与机遇并存。她还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运用国际化人才,CCG一直为全球化打破很多壁垒,人才流动一样有壁垒,所以不光签证的问题、文化的问题,也包括各种机制的问题。作为智库,CCG在不断地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并且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需要运用专业化的猎头公司的资源,获得专业的服务。

  福耀集团是制造业的样板,也面临人才方面的问题。今年十月份,我跟我们的智库曹德旺副主席一起去了他所在的福耀,福耀集团在美国去年一年投资了10亿美金,解决了3千个就业,3千个美国人就是3千个家庭。以至于美国《华尔街邮报》《纽约时报》都在头版讲他的投资。我也跟他去研究有关人才的问题,他们的员工经常换,对他们来说影响非常大,因为美国一个人打好几份工,收入比较低经常换工作,所以他们经常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即便如此,他们在那边依然开辟出非常好的业务,也运用当地的CEO海归,我们今年初的蓝皮书也有相关的案例。我跟随他在那里有一段时间,比较深入地研究他投资海外的经验,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跟当地工会博弈,工会有非常大的权利,这在国内比较少见,我们定义人才并不是高学历高职务,一定是对这个事有用的人就是人才,这是微观层面,就宏观层面来说,对国家政府、对当地社会经济有正面影响的人,也是人才,而且是急需的人才。

  “走出去”的企业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输出软实力

  同时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其实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当时当地整体社会的环境的保护和法律的遵守,其中包括对员工、环境、劳工的保护,对整个社会良性循环的责任,以及大家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慈善工作正向的发展,这些都是相关性。

  社会责任的话题在海外非常热,可能在中国还没有那么火热。就是因为这种情况,相对不是那么平衡,尤其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为在国内没有没有修炼好,出国以后各种毛病就会显现出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未来应该怎么做。当然也应该要分析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带来就业和税收,这是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因素。特朗普在美国掀起逆全球化风潮,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人阶级觉得自己没有在全球化当中受益。所以我们这样的中国企业到当地以后,要考虑能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什么。在这个基础上,遵守当地法律,还要更多地把自己的竞争优势体现出来。在尽到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程度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说一个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有瑕疵的话,很有可能影响整个投资。中国有些央企,“走出去”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生态保护做得不到位,在应用NGO的检测方面也出现了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用当地什么样的机构来检测当地的环保标准,最后导致项目搁浅,有很大的损失。“走出去”中国企业还有一个不好的心态,要么到欧美国家的时候觉得反正你们发达我整一笔钱就跑了,到非洲这个国家觉得人家比咱们落后一点,心理上多少有点看不上人家的感觉,冒冒失失做了一些事情,发现非洲国家的法律那么健全,保护环境、劳工其实比中国还健全,所以一下子吃了很大的闷亏。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还要输出中国的软实力。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的工厂旁边有一所大学,他说他要投一笔钱让这个大学研究中国的学科成为美国领先的学科,做得非常有特色,这就包括了中国文化怎么能够“走出去”。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女企业家,思维非常广阔,她不是为了挣钱,她去捐基金会、捐学校,顺此才给她带来各种各样的人脉和资源,从而打开一个市场。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更多的中国企业去借鉴。

  但是也要提醒很多企业的参与者,在输出这种软实力、软文化的时候,还要考虑当地的感情和因素,注意解决不同的文化怎么相互融合,不然会遇到各种障碍。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形象,表面上是个人的形象,背后是一个企业长远的品牌形象,最终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