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天举行“媒体融合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体一齐发力,开始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推进深度融合,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先后涌现,一批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初具雏形,“深入转型、深度融合、深层变革”正在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
研究表明,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经营下滑的双重压力之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已经形成,而且不可逆转。传统媒体在拓展如“中央厨房”、两微一端、云传播等渠道、平台方面进展显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媒体融合蓝皮书课题组认为,中国媒体融合进展迅速,前景可期,同时任务艰巨,道阻且长。目前,媒体融合整体上仍然处于艰难的探索期,还没有形成支撑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成熟商业模式。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在执著的探索前行中攻坚克难,取得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就此话题作出点评。
喻国明:“2016年是中国全面深化媒体融合的一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旧媒体融合的局面,所以出现了很多新的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提升媒介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十年以前,印刷媒介,比如报纸等这样的传统媒介其实已经面临了互联网的巨大冲击。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注意20%的人口覆盖率》。因为当时报纸的人口覆盖率下跌到了20%以下,20%实际是一个临界点,一旦跌入临界点之下,其转型的困难就会成倍提升,所以转型有窗口期。而今天,电视等其实也在这个临界点附近,所以我们在转型方面要有紧迫感。
现在这样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在我看来,这些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一些具体终端和技术形式上的叠加层面的应用,这仅仅是一个转型融合的开始。转型融合其实意味着一种羽化成蝶的化学变化。换言之,互联网的融合转型并不仅仅是把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简单地叠加到现在传统媒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环节当中,仅有这样的叠加,收效非常有限,应该从观念到机制体制,一直到整个市场格局和具体的业务流程都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重构,因此任务相当艰巨。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和变化融合的过程中,这其中特别重要的在于,我们要有一种全面改变的意识和行动路线。
比如大数据的使用,对于媒介而言,大数据本身是一种数字化的新手段。大数据的运用对于媒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它能成为媒介的一个内容,比如来自于网络的各种数据信息本身就能够成为新的传播内容。其次,大数据还能给我们一种用户洞察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使我们对于锁定用户、锁定市场有更加精准可靠的手段。第三,大数据在改造传播通路本身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新的数据路径。借助于大数据,我们可以把很多过去很难集约化制作和传输的个性化、分众化的内容激活,用于满足社会各界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大数据在使用方面不断改善我们传播过程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观念,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化学变化。不管是大数据思维还是互联网思维,其实都是一种用户导向性的思维,它能在更大程度上知道用户在哪,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这实际是一个从里到外重新构造传播形态的过程。
从发展角度看,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发展的重点。从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以来的发展看,前15年主要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即谁能够更多地连接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谁就能够在互联网的发展当中赢得先机。近5、6年以来发展的关键词是‘数字化’,即谁能够掌握并且利用大数据,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工作上的逻辑性的指引,能够通过大数据来改变我们的工作流程,改变我们的工作观念,谁就能够在今天的发展当中抢占先机。因为在今天,谁能够掌握数据,谁就掌握受众、掌握市场,掌握各方面的资源。因此,大数据就成为今天互联网融合发展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在未来5-10年的发展当中,媒体融合的关键是智能化。在各种各样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时候,谁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使网络社会当中的资源、信息和人的连接更加具有价值,谁能够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技术升级换代当中,无论是VR技术还是无人机技术等,这些都能使我们各方面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能够使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资讯,合适的资讯找到合适的人。这些是媒介融合当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果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国家媒介发展的光明前景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