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上海蓝皮书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指出
来源:上海蓝皮书  作者:郑庆寰   发布时间:2017-03-13

  2017年3月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7年上海绿色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会暨《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上海蓝皮书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对中国290个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各城市气候变化压力依然巨大,尽管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绿化系统等方面做了积极响应,我国城市仍难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中国城市应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绿化系统、海绵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几方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气候友好型和气候适应型城市。

  (一)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巨大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已高达56.1%,这也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受气候变化以及水环境变化、气候灾害等影响,极端高温、风暴潮、极端降雨、洪水、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变化也将与城镇化问题出现叠加,中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城市将成为气候变化的高风险地区。面对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尤其是人口迁移造成东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能源资源消耗不断增长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进而加剧气候变化风险,工业企业在东部和内陆经济发展地区集聚造成污染排放高居不下等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压力,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平依然不足,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经济发展地区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依然高居不下。

  (二)多重挑战成为中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达摩斯之剑

  面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压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不足,中国各城市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绿化系统等方面做了积极应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上升到人类历史较高水平,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中国也面临严峻挑战,城市绿化、基础设施、城市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如同悬在中国城市头上的达摩斯之剑,表现为:一是极端天气气候风险加剧,2015年是我国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6年,我国强降雨更是远超过常年平均水平;气温持续升高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造成强烈影响,强降雨更是加剧了城市的洪涝风险;二是环境质量水平依然堪忧,表现为社会经济对能源、水资源等的消耗也逐年增大,废气、废水、固废也不断增长;三是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我国排水管道、绿化水平等环境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标准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如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一般为1-3年,而欧美国家大多在10年甚至50年以上;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到40%,而东京、香港等在60%以上。可见,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变得愈发严峻,当前我国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依然难以应对风暴潮、台风、洪水、海平面上升、极端高温等气候灾害,我们的城市依然处于危险之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迫在眉睫。四是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能力滞后,表现为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不足,城市规划缺乏协同战略定位,以及缺乏气候变化适应规划等。

  (三)多管齐下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中国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社会聚集程度高,受气候变化影响也更大。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城市规划之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标准,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海绵城市以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系统水平,多管齐下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参见《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p50-8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