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中国社科院定于2017年2月28日上午9:30在北京国际饭店二层彩虹厅举行2017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单位的的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参加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介绍,现在仍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不能说我们没有这种风险。这是由于区域经济的这种格局,使中国产生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省域都有不同的亮点,这是我们能够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的条件。
以下为会议实录:
李培林:
各位专家,媒体的朋友们,很高兴参加今天第11部我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部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创新的不竭动力,竞争和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省域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划,我国一部分省份目前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在世界上都相当于一个大国,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十多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课题组致力于中国省域竞争力综合性研究,连续出版了11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持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已成为我国竞争力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这项研究也被我国各级政府区域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今天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上,分别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区域能力创新提升、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等不同维的分析了中国省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成效和下一步方向,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当前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对此我向课题组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就省域竞争力谈几点认识:
第一,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现在我国已经有十个省份人均GDP超越了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些省份可能再过几年就会迈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现在世界银行的标准是一万两千六百多美元。当然我们一般来讲,不能说一个区域跨越高收入,这是按国家收入的,就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说某个省份率先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这是从国家角度来讲的。所以说,中国区域发展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省的体量非常大,就像这十个省份,有的已经几千万人口,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大国。但是我们说,现在仍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不能说我们没有这种风险。这是由于区域经济的这种格局,使中国产生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省域都有不同的亮点,产生了这种区域竞争的格局,所以使我们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是我们能够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的条件。所以我希望,省域竞争力研究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加强。
第二,关于我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以来最大的一个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我们在大量的低端制造业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世界工厂的规模。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差不多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劳动力无论总量还是比例都在快速下降,现在每年劳动力减少四百多万人。过去我们还说,人排着队找工作,现在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社科院给上海做了一项研究,因为上海有个规划,要限制人口往上海流动,很快你会发现,不是上海不让人家进,想进人家还不过来,上海这种年龄化就是要靠新的年轻移民来抵消很多影响。现在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把创新放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首位。但是从经济增长来看,并不是说增长最快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创新驱动最强的地方。
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沿海地区,中间一段时间,大规模基建和城市化过程当中,重化工和煤钢企业增长最快。去年的数字,2016年,西藏、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大概排在前十位,还有三个省份超过10%。但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这些发展快的省份靠的是什么?是不是都是靠的创新?而且从持续增长来看,有的是因为基数比较低,但增长较快还是有它的优势所在。我自己感觉,从城市角度来讲,深圳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包括上海,我都觉得和深圳比在这方面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但是能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今后保持持续增长,而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这是综合的原因,但是一定要抓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最后,关于省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我们尽管说省域是梯度发展格局,按照富裕程度来看,还是这样的国情,但是增长速度已经发生这样的变化了。过去我们叫雁形梯队,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梯队?按六个分区来分,或者按照中东西部来分,中国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增长格局,会形成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方面也应该加强。我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只是提一点体会和想法。最后预祝发布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