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苏联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
来源:中亚黄皮书  作者:占禄   发布时间:2017-06-15

  2017年6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安全问题始终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的一个核心考虑。俄罗斯愿意看到中亚国家及其周边保持稳定和安全,并为此积极努力,维持并扩大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如打击非法毒品交易等。目前,中亚局势总体稳定,但存在一系列风险。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局势发展,尤其是近期以来北部地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宗教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人数和活动不断增加。“伊斯兰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主要目标就是搞乱中亚地区,推翻中亚国家的世俗政权。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苏联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包括中层绝大多数人都在苏联时期完成社会化,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一定意义上,“苏联人”(Homo Sovietitus),或者对苏联时期生活经验、语言文化以及个人交往网络的实践和记忆构成许多人对俄罗斯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试图对中亚等地区“甩包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心理创痛”和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代中亚地区的领导人将不再有与“苏联人”相关联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将更具有国际视野,对俄罗斯的看法将更为务实和平实。总之,中亚国家中苏联时期的领导人的完全更替将意味着中亚国家“去苏联化”的完成,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务实。

  2014年以来,在乌克兰危机以及与西方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基调是所谓的“转向东方”,而所谓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已不再是现实目标。俄罗斯外交政策自2014年所发生的转折看来是长期的。俄罗斯新版对外政策构想中独联体依然是其最优先方向。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决心维持“后苏联空间”和某种形式的“势力范围”?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呢?

  (以上内容均引自孙力主编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P109~1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如欲报道,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