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北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来源:北京蓝皮书  作者:北京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7-06-1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北京要继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为首都“瘦身健体”与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不竭动力。北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对全国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北京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高端资源方面,集聚能力更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全国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北京在集聚的同时要加强创新的辐射与扩散。技术成果外溢、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总部企业在外埠投资发展等,都是辐射的基本形式。未来要通过北京与外埠省市共建科技成果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服务平台、共建高科技园区等手段,继续引导北京的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等创新资源向全国辐射。比如许多省市希望引进北京的“众创空间”资源和创业服务模式,北京应以开放的心态帮助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在首都创新资源辐射过程中,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二是完善市域范围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要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但另一方面,北京推进创新创业,又不可避免地会吸引京外创业者向北京、向中关村聚集。这就要求北京既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动人口尽早达到由增到减的拐点,又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稳妥推进在京有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创新创业者落户,积极完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引导创业人才、团队、平台向郊区县转移。

  三是加强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政策衔接互动。北京作为首都,科技创新领先,人才资源密集,拥有研发机构数量占京津冀区域的70%以上,研发人员数量、R&D经费均占京津冀区域的60%以上。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创新协作在增强,但总体来看,京津冀区域内科学合理的创新协作体系还没有形成、创新资源流动还不是很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整体创新效能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京津冀应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北京与周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衔接,统筹协调区域内的财政税收、投融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政府采购等普惠性支持政策,研究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扩展至京津冀共建试点示范园区,并逐步推广到京津冀区域。

  四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各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办公空间、提供大型共性设备、提供创业辅导与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奖励和无偿资助等。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毕竟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应该主要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由市场来主导资源配置。特别是随着创新创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必须加快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着眼于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便捷商事服务机制等,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要积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财政资金应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尚未形成有效需求的新兴产业以及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并更多地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创新创业,实现预期目标后即退出,促进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

  五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条与创新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时,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北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站位更高,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从“引进来”说,北京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要放眼全球,集聚全球优秀创业者和创新人才;要吸引国际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在京建设国际化创业服务机构、国际产业联盟等;要积极开展技术交易及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从“走出去”说,要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申请国际知识产权,提升对国际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参见《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第122-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