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把握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实施路径
——《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来源:北京蓝皮书  作者:北京蓝皮书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7-06-19

  (一)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结构调整、扩大中高端供给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当前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要按照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把非首都功能从北京城市中心区有序疏解出去。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人口布局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减少低端供给,消除无效供给,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复杂问题,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北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虽有较大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内部不尽合理,高精尖产业所占比重还不够高;优质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且空间布局不够均衡。因此,化解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就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持续扩大中高端供给。一是要提升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并重的方针,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顺应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要扩大高端制造业供给,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全面实施“3458”行动计划,突破产业短板和瓶颈制约,重点发展代表产业制高点的创新前沿产品和技术,推动“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 推动产业开放式对接、跨领域融合和高端化发展。三是要聚焦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扩大新供给。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城市共享单车、网约出租车、物流快递等规模适度发展和规范化发展,积极发展移动支付、在线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业态。

  (二)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位,充分发挥首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供给侧创新活力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要求,,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此,要强化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挖掘“1+6”、“新四条”等现有政策潜力,争取将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的重点在企业,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确立重大技术专项。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两侧,确立适合北京、体现科技创新方向和代表科技前沿的重大技术专项。聚焦新材料、生物医学与人类健康、地球系统与环境等关键科学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确立一批领先的重大技术专项。

  (三)把完善供给结构体系和提升竞争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强化制度供给。在供给结构和供给体系中,制度供给处于核心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制度供给创新改革,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历程本质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经济增长创造的“中国奇迹”实质上是“供给侧效应”和制度效应。要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强化制度供给,矫正资源配置扭曲,削除制度约束瓶颈和供给抑制,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为此,北京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简政放权,在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企改革、京津冀产业协同等重点领域进行制度创新。

  完善要素供给。从北京经济结构情况看,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低端产业等领域,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居高难下,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供给能力乏力、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保障房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等,这种供给结构反映了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要消除这种扭曲现象,就要深化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把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率高的行业和领域。同时,通过供给侧的要素供给,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适当增加保障房土地供应,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坚决遏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

  健全供给体系。要积极发展多主体供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本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健康、养老等领域形成一批新供给。

  (四)把红线约束促进内涵式集约发展、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降低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益效率

  强化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硬约束”。人口天花板,就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到2020年要控制在2300万人。生态红线就是生态红线区面积从现在的73%到2030年达到75%。城市开发边界,就是坚持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为2921平方公里,2020年减量到280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减量到2700平方公里。强化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硬约束”,就是从供给侧发力,划定城市发展的边线、底线、红线和警戒线。

  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北京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2016年北京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23立方米,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112%,表明北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因此,北京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北京是一个能源输入型的超大城市,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天然气、油品、电力等主要依靠外部输入,近年来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上升趋势有所控制,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上限,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能源消耗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控,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五)把汇集全球高端要素、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弥补供给短板和薄弱环节

  提高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和聚集能力。北京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聚集全球高端要素,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聚集能力。一是要提升国际活动、国际组织的聚集能力,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重大国际活动理想举办地、国际一流会展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重要国际组织总部或地区总部。

  弥补供给短板和薄弱环节。北京供给侧短板主要集中在创新活力不够,优质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脆弱、城市水电油气等资源能源高位运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参见《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第98-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