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十年翻倍,年均增速为8.3%
——《科普蓝皮书: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指出
来源:科普蓝皮书  作者:张天墨   发布时间:2017-06-21

  2017年6月15日,中国科普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科普蓝皮书: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通过相互比较来具体化,包括横向比较(空间维度)和纵向比较(时间维度),孤立的发展指数数值没有评价意义。科普蓝皮书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人口、GDP、财政支出、信息化等因素,以及各项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了包括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基础设施、科学教育环境、科普作品传播和科普活动6个一级指标,并下设39个二级指标的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选取的指标,蓝皮书采用基于“标准比值法”的综合评价指数编制方法分析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及各要素发展指数的计算以2006年为基期;为便于比较,本报告计算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及各要素发展指数仍是以国家2006年的为对照基准。相关数据根据《中国科普统计》《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整理。

  蓝皮书分析指出,2006~2015年,我国科普能力逐年递增,效果明显,年均增速为8.3%;2015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5倍,我国总体科普能力建设效果显著,综合科普能力提升较快。东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近年来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最大增速为26.3%,年均增速为8.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2015年东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9倍。中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在2006~2012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大增速29.9%,但在2013~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7%、1.9%和2.0%,年均增速6.2%,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2015年中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1.71倍。西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近年来(除2014年外)呈现基本稳定的增长趋势,最大增速46.2%,只在2014年出现下降,同比下降3.1%;2015年西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52倍,年均增速10.8%,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有效倾斜,我国西部地区越来越注重提升区域科普能力,为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区域“平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见《科普蓝皮书: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p28-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