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7年8月2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广州蓝皮书: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新形势下,广州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借力从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契机,培育一批适合广州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加大在培训、管理及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上新台阶。
1.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
建立“1+N+X”平台,实现区镇村级互联。“1”是指设立在各区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挥区级统筹协调支撑作用;“N”是指设立在镇级的多功能教育培训机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骨干机构;“X”是指建立在产业链上的各种学习实践基地,如农业园区、特色产业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合力携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构建以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统筹、多功能职业培训机构为支撑、特色农业园区等为基地实践大课堂的多元化、专业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
2. 创新教育培训手段
打破时空局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送教下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帮助培训农民在最短时间就能快速获得最新的惠农政策和农业信息,对留守农民随时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最通用的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媒介,邀请专家在线交流指导答疑,强化专家与参训农民的互动,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3. 建立农民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
发达国家农业准入制度非常严格,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农民,一律要求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准入。广州应该借鉴国外经验,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产业、地域及生产力水平等要素,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明确相关责任和权益,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农民培训获证后,有详细的档案信息,建立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同时确保获证的职业农民能优先享受各项农业优惠扶持政策,保证培育体系运行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见《广州蓝皮书: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7)》p202-2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