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16年9月7日,由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5~2016年,以色列与土耳其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恢复。以土两国关系在2010年因“袭船事件”破裂,尽管经由美国斡旋曾一度存在回暖迹象,但2014年土耳其对以军在加沙地区的“护刃行动”大加批判,致使双边关系再度陷入僵局。这一局面延续到了2015年11月,在此之前,两国关系仍旧徘徊不前。2016年5月,耶伊尔德勒姆(Binali Yildirim)取代达武特奥卢成为土耳其新任总理。耶伊尔德勒姆是埃尔多安的忠实盟友,在埃尔多安有意同以色列恢复关系的情况下,由耶伊尔德勒姆出任总理,无疑对以土关系改善是个利好消息。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在整个6月,有关于以土在关系正常化方面的会谈进展斐然的消息不断被曝出,6月27日,以土两国分别宣布,两国自2010年以来长达6年的外交僵局终结,双边关系再度正常化。在经历了一系列法律程序后,双方在11月互派大使,完全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
以土之间达成的关系正常化协议,既是高效的,也是不稳固的。一方面,在以土宣布关系正常化之后,协议所规定的各事项迅速开始实施,主要包括土耳其经由以色列向加沙输送救援物资,以及就铺设连接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天然气输气管道进行实质性谈判。另一方面,以色列内部对双边关系协定存在许多争议,无论是高层还是民间,都有不少人认为以色列应该在签订协议时要求土耳其做得更多。这种呼声主要涉及到两个内容:其一,部分以色列人坚持土耳其应该驱逐境内的哈马斯海外领导人,认为这涉及到以色列的核心安全利益,决不能退让。其二,考虑到土耳其同哈马斯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内塔尼亚胡在内的以色列多数高层都希望土耳其能够向哈马斯施压,归还在2014年“护刃行动”中阵亡的两名以军士兵的遗体,以及释放一名被哈马斯控制的以色列平民。然而,内塔尼亚胡最终没能将这一要求加入以土协定中,只是承诺会在未来进一步向土耳其施压促成此事。这同样在以色列政界与民间激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以色列朝野上下对以土关系协议的相关条款并不完全满意,协议本身的群众基础并不牢靠,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之处还有许多。
可以说,双方关系走出僵局的过程较为曲折,虽然都在争论的关键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其所达成的协议与共识并不牢靠。就当前影响以土关系的因素来看,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伊斯兰意识形态色彩和以色列的“绝对安全观”都没有淡化的趋势,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障碍依旧存在。然而,以土在天然气贸易方面的共同利益、中东地区新形势下共同的地缘政治需求以及美国和北约的斡旋因素也不可忽视,这又为以土在未来维系合作关系提供了动力。
(参见《以色列发展报告(2017)》2015~2016年以色列与土耳其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