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版首页| 高级检索|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皮书观点

养老金长期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新常态下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
来源:养老金融蓝皮书  作者:张雯鑫   发布时间:2017-10-12

  2017年9月23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

  报告指出,养老金是典型的长期资金,在较长时间内收支和规模变动相对明确,不可预期的提取需求相对较少,资金规模稳定且具有较强的长期属性,在短期内风险忍耐程度更高。因此,长期属性使养老基金能够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通过长周期投资,克服短期资产波动和流动性低等风险以获取长期风险溢价。从国外实践来看,海外典型的养老金投资普遍注重长期视角,权益类投资比例较高,同时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比如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IB)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比例长期超过50%,且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保持在50%左右,1999年至今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7.3%。

  然而,从我国实践来看,多种因素导致养老金尚不能完全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一是整体投资风格偏向保守,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和社保基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远远未达到30%-40%政策上限。二是养老金考核期限偏短,社保基金一般为3-5年,企业年金普遍采取年度考核,也导致投管人只能着眼于短期业绩。三是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金尚不能进行海外投资,不利于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减缓和各种风险敞口增加,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下降明显。可以预计,未来养老金资产管理难度还将持续加大。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养老金投资范围纳入一级市场和另类产品,未来还可能投资境外资产,对于投资管理人的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随着经济逐步下行,无风险利率下行,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也出现不断走低的趋势,在此情况下为了实现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权益类资产比例将被动增加,年金投资风险和波动都将进一步放大。三是随着养老金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在资本市场占比逐步提高时,想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为了实现收益同时控制波动,这就要求更加多元化、精细化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对受托人和投管人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参见《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p9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