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书展
2014年4月7~17日,根据社里的安排并在谢寿光社长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带队参加了2014伦敦书展及访问伦敦城市大学和斯特灵大学的系列商务活动。十多天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现将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应不应当走向国际?
这个问题是从我社走向国际意义的角度提出来的。我想,对我社走出去的意义究竟有哪些,许多同志未必思考那么多。我也同样,在没有参加这次书展之前,也没有深入地思考。参加书展之后,深感走向国际对我社意义重大。
首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应当是中国出版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个具有爱国精神和社会担当的出版社应该承担的重任,我们当然也不能例外。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之间信息、思想交流变得愈加便捷,包括学术思想和成果的交流。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对中国的现状和发展也还存在种种误识和误解。因此,我们积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就是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做贡献。特别是我社作为一家学术出版社,积极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逐步打造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这个责任是光荣而又伟大的。其次,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学术出版机构,是我社立社和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定位。实现这种发展理念和目标定位对我社的意义不言自明。打造“国内一流”不易,打造“国际知名”更需下力。我们就是不仅要在国内学术出版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而且还要争取在国际学术出版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深深立足的需要。如果我们仅是把目光盯在国内,那实现 “国际知名”如何谈起。所以,要很好地实现我们的理念,走出去是不可或缺的。第三,“绿坞茶香、蓝厅论剑,我们是光荣的社科文献。弘扬学术、传播思想,我们把人类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全社员工耳熟能详,充满斗志和激情的社歌歌词,把全社员工远大理想高度精炼概括。不管是弘扬学术,传播思想,还是将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都离不开世界眼观,离不开走向国际。可以想象的出,我社真正走向国际,成为在国际出版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员,那对每一名员工将是多么振奋的事情啊,这必将大大激发全社员工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大大提高我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也是我社走向国际重大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能不能走向国际?
这一问题的答案,同样也是肯定的,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我社的出版物不仅能够走向国际,而且能够在国际出版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潜力。中国的逐步崛起,使国外日益关注中国,迫切需要了解中国,迫切需要与中国进行学术和思想交流;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样也迫切需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例如,伦敦城市大学国际出版中心主任Mary称,西方出版机构对在西方找不到的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感兴趣,而且这样的项目也容易获得出版基金的资助。我社作为中国社科院直属的国内知名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机构,经过两次创业,已经获得了众多中国顶级的学者资源和学术作品,在国内外双向的需求拉动下,我社有丰富的、对西方来讲较为感兴趣的学术资源可供 “走出去”。事实上,近几年来,我社在出版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1年成立国际出版分社,主要负责我社的对外合作出版、版权贸易以及其他外事工作。已经与英、美、法、日、韩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近40家学术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数十种图书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等文字。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社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学术出版的合作模式,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国际出版骨干,为社科文献的国际合作出版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伦敦书展上有两个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我们下了飞机接站的人员就告诉我他在等候我们的时候,有些先前到来的中方人员很熟悉的说,社科文献又来了,证明我社的名声已经在外。另一个案例就是在和城市学院和当地出版社策划人员座谈时,他们表达了对我社部分出版物的浓厚兴趣,其情况了解之明、之深令我吃惊。我当时内心就犹然升起一种自豪的情怀,我们真的是走出去了!虽然以后的路还长,但我们毕竟迈出了步子。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产品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走出去”?
通过参加伦敦书展和与两所大学国际出版中心的交流,我个人认为,要更好地让我社产品“走出去”,需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国际视野。决不能闭门造车,当井底之蛙。让优秀编辑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和感受国际出版交流峰会的氛围,是我社培养员工国际视野的良好探索。在刚抵达伦敦的时候,接机人员就告诉我们,有其他中方参展机构的人员对我社近年来多次派年轻编辑参加国际书展的魄力表示钦佩。其次,出版国际化需要全社编辑的共同关注,必须提高国际出版的意识,统一思想,能够积极推荐优秀中文作品“走出去”。编辑是出版社最熟悉选题的群体,也是最了解学术作品的人员之一,充分调动编辑推荐优秀中文作品“走出去”,无疑将大大提升我社学术出版国际化的水平。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再次,社内要形成良好的国际出版配套设施。仅仅成立国际出版分社还是远远不足以充分利用社内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出版的,应该以国际出版分社为核心,充分加强与其他编辑部门的信息交流,如开展各种月度交流会、充分利用OA平台发布国际出版信息等,促进社内国际出版资源的充分利用。第四,是翻译经费保障问题,这也是出访英国期间国内外出版机构共同反映的问题。只有好的项目才容易获得国际出版基金资助。随着我社的发展壮大和品牌效益的提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申请国内外国际出版基金的支持。最后,我感觉到在人才引进上,能够争取发现具有更多国际出版方面背景的人员为更佳。这次我们的随团翻译是国际出版分社的梁珂同志,她在英国留学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外,毕业后还按专业从事过英国出版方面的工作,对英国各地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因此,工作起来就比较顺手,这个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坚定信念,不仅把眼光定位在国内,而且还要把眼光定位于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社产品和我社“走出去”,如此,包括我们“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出版理念在内的“社科文献梦”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