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
全球正处于进入21世纪最重要的转型时期,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将取决于今天的选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取得的成绩来看,中国都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格局演变。与此同时,崛起的中国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冲突和发展问题。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存在发展阶段、国情特征、国际分工等因素,中国还需要解决脱贫、就业、老龄化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尤其要避免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对全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世界不仅希望中国在重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需要一个绿色的中国(Friedman,2008)绿色崛起。
一 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重挑战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性挑战
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金融和经济系统的整体失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失衡等因素,世界各国受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经济体(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中国)纷纷出台财政刺激计划,希望尽快实现经济复苏。从目前情况看,全球似乎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一些国家开始恢复;但复苏前景还不明朗,产业恢复尚不稳定,随着下一步刺激政策的退出和货币政策的收紧,震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长期可持续增长仍难预期。
与以前不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双重全球性危机,而应对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因此,有专家和国际组织建议各主要经济体应将短期应对与长期可持续增长措施结合起来,实现所谓的“绿色新政”和“绿色复苏”(UNEP,2008;UNEP,2009a;Edenhofer et al.,2009)。但从实际看,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状况也没有像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那样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经济增长重启后,如果缺少有效的措施,资源能源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还可能出现反弹效应。
中国同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通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等多项措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很显然,一些短期经济问题已被转化为长期性以及地方性债务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金融和财政的可持续性,还可能出现反复或新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刺激重点关注传统产业和国有大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远未成熟,中小企业困难重重,各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此外,还必须解决金融危机影响所掩盖的生产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维系等问题。虽然中央政府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现阶段的条件和制度框架下,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最为棘手的难题。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
2009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没有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在没有很好地解决资金、技术以及公平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分歧的前提下,2011年围绕墨西哥会议的气候谈判前景依然不乐观。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为捍卫自身的基本人权和发展权而继续斗争,而且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为有效保护全球气候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发展低碳经济,但到目前为止,现有工业化国家的财富大都是在相对低价的化石能源基础上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对大型经济体而言,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能够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并在低碳排放情景下维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向低碳转型,光有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达到目标的路径、存在的具体障碍、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可行的国际合作方式,以及谁来负担成本。
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行结构转型的两难选择。尽管中国在2020年前不用承诺量化的总量减排指标,其人均能耗和人均排放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未来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面临越来越大国际压力的局面是难以避免的。中国需要拿出勇气、凝聚智慧、增强耐力,努力寻找一条符合国情和发展规律,并且是负责任的、创新的低碳发展之路。
(三)国内资源环境问题的多样性挑战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危机还是来自国内日趋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