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
自2008年开始,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已经进入一个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文化市场建设成绩显著。其主要表现是:①文化市场总量迅速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②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文化市场交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③各类要素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初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④市场微观主体再造进展顺利,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迅速建立,民营文化企业得到发展。但是,应当看到,我省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其中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文化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文化商品和服务还属供给约束型的、以文化商品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二是市场微观主体再造还未完成,多元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文化金融市场体系、知识产权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未确立;四是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能力亟待提高,政府采购文化商品和服务的机制还未建立,文化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未能真正发挥;五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六是文化新兴业态发展还不够快,没有实现真正突破;七是文化消费需求还不旺盛,没有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一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加快推进“事转企”经营性文化单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009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事转企”建立了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在今后几年内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企业集团,尤其是已经改制的8家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要使之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
2.推动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积极引导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三年内,重点培育和发展20家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支持非公有文化企业发展
非公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在政策许可的领域内,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要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台港澳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支持我省非公有文化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兴办文化企业,引导非公有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股份制改造。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和参股的文化企业可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样的税收和融资优惠政策。
4.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要让中小文化企业享受政府对文化企业财政和税收优惠的阳光政策,建立和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公民个人依法创办中小文化企业。鼓励中小文化企业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形成具有特色和创意活力的文化企业群体。鼓励社会力量和行业组织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创造条件在创业板上市融资。
二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
1.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要依托已有和规划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有特色、多门类、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专业市场
要重点加强和扩大动漫、出版、影视、书画等相关文化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市场成为贸易物流、品牌展示、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引导生产的文化产业综合平台。
2.加强要素市场建设,特别要加强文化金融市场建设
针对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贷投入不足、支持面过窄、金融服务滞后的问题,要成立文化项目评估机构,通过对企业文化资产或创意项目的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文化产业项目。还可以采取BOT模式、TOT模式、ABS模式或PPP模式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3.加强文化人才市场建设、技术市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