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
所谓跨媒体出版,即跨平面媒体(书、报、刊)、磁光介质媒体(盒带、VCD、CD-ROM、DVD)、网络媒体(Website)甚至移动媒体(Mobile)等多种介质的出版方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益完善,媒介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跨媒体出版,这种同种信息内容以不同媒介形式传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未来出版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由西安地区省属7家出版社改制组成的陕西出版集团,是陕西地区跨媒体出版的主要力量。无论是就概念、产品还是市场而言,跨媒体出版都是一项全新的出版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陕西出版集团跨媒体出版现状分析
我们应当直面跨媒体出版面临的问题,全面分析市场环境和陕西出版集团未来要面临的竞争情况,对跨媒体出版市场进行全局性谋划,进而制定正确的跨媒体出版市场战略。
1.内部竞争优势
陕西出版社和期刊社的数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既有门类齐全的省属专业出版社,又有数量庞大的高校出版社、部委出版社和城市出版社,还有数十家学术期刊、高校学报及各类大众文化杂志和多家都市报。2007年12月28日,以省直图书出版社为主改制组建的陕西出版集团挂牌成立,从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为整合陕西出版力量、进军跨媒体出版打下了基础。陕西出版集团以图书和音像出版为主,专业门类齐全,每年出版图书4000多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00多种,经营多种报纸和期刊,年产值约20亿元。经过多年努力,陕西出版集团出版了一大批获得国家大奖的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了大量优秀畅销书,无论是教育图书、学术图书,还是大众文化类图书,都为跨媒体出版积累了丰富的作者资源、选题资源和图书文本资源。
经过多年发展,陕西出版界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策划加工能力强的专业图书出版队伍。此外,陕西出版集团还拥有以图书产品为主的营销网络,特别是各个出版社多年经营教育,营销网络已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新华书店。
2.内部竞争劣势
但总体来看,陕西地区的三十多家出版社以专业出版社为主,学术期刊和大众文化类期刊专业特征也比较明显,因此,这些丰厚的出版资源被各个专业出版社和期刊社、报社从专业内容和媒介形式两个层次分割使用,不仅没有形成“同种信息内容跨越不同媒介形式传播”的跨媒体出版格局,而且除图书出版外的其他媒介出版的规模效应也没有真正实现。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陕军东征”为例,陕西文学创作飞跃发展并没有为陕西文学出版事业带来任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资源分散、产业规模小、缺乏优良品牌,导致陕西出版传媒业在全国出版市场的影响力小,竞争力弱,成为全国著名的“资源大省和产业小省”,期刊年出版产值长期徘徊在20亿元左右。
陕西出版集团最大的一块是图书出版,其业务以教育图书出版为主,其品种和利润分别占整个图书出版的50%和70%,产品结构极不合理,而且多家出版社都采取依靠教育行政力量的“系统发行”渠道占领教辅图书市场的策略,抗风险能力差,一旦教材政策有变,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集团主营《童话世界》、《陕西画报》等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期刊,旗下还有都市类报纸《阳光报》和专业性报纸《文化艺术报》,这些处于成长期的报纸和期刊虽然都还能良性运营,但影响范围有限,无论其销售市场还是广告市场都不成熟。此外,西部音像出版社是集团唯一的专业音像出版社,但产品数量和经营规模都不理想,无论是在区域音像市场还是在全国市场,都没有显现出应有的优势。因此,虽然以图书出版社为主改制组建出版集团已显现一定的出版集聚效应,也具备了跨媒体出版的基础,但市场问题仍然困扰着陕西跨媒体出版的发展。只有解决市场发展战略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据有关行业发展分析,全球出版业在未来将完成全面的产业升级,网络出版将和传统出版平分市场,成为出版的主要形式,网络支付成为出版消费的简便方式,个性化服务成为出版营销的基本方式。但陕西出版集团旗下多数出版单位,网络数字人才储备远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缺乏员工在职学习提升机制,员工新技术素养缺失而又缺乏学习能力,多数并不具备转型要求。出版业在本质上属于传媒服务业,跨媒体出版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可,必须贴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