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
一 深圳市远洋渔业现状
深圳市远洋渔业从1993年开始筹备,1994年第一家远洋渔业企业注册成立,目前,深圳拥有四家远洋公司,远洋捕捞渔船65艘,年产值估算接近10亿元,占广东省远洋渔业年产值的约50%。尽管深圳市远洋渔业已具有一定实力,但和国内远洋渔业强市比仍处于产业和市场“双弱”的状态。
(一)海洋捕捞量和国内远洋渔业强市相差悬殊
深圳市远洋渔业企业在东南亚、南太平洋国家建立了远洋渔业基地,同时,建立起南太平洋国家到日本广岛、美国夏威夷的冰鲜金枪鱼冷链,以及东南亚国家到福州马尾港、广州黄埔、南沙、深圳盐田港等冷藏经济鱼类常温冷链。深圳内陆基地还没有形成。以海洋捕捞量作为代替指标,2005年深圳市海洋捕捞量51000吨,相当于青岛市的13%、宁波市的10%、大连市的7%。
(二)以过洋性捕捞为主,大洋性捕捞力量不足
经过1993~2007年的发展,深圳市远洋渔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无论从装备情况还是作业领域来看,作业方式还相对落后,近海拖网、围网依然是主要的作业方式,金枪鱼也完全是延绳钓,并没有国内其他城市所具有的大型围网、超低温延绳钓等高尖端设备。
(三)除联成公司远洋在公海稍有作业外,基本在他国的经济专属区域内
从2007年作业情况看,深圳市远洋渔业企业全部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海域,从作业海域或基地回国内港口航程时间在一周以内。各企业作业区域主要是:深水远洋公司——印尼阿拉弗拉海拖网作业(2艘)、马来西亚海域拖网作业(3艘)、斐济海域金枪鱼延绳钓(5艘);水湾公司——马来西亚海域灯光围网作业(4艘);联成远洋公司——马绍尔、帕劳、密克罗尼西亚海域金枪鱼延绳钓(34艘);深港实业公司——缅甸海域定置网作业(7艘)。
二 深圳市发展远洋渔业的外部环境
(一)竞争日趋激烈
1982年,世界第二次海洋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确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宣告了“资源共享、自由捕捞”时代的结束,进入了“国际合作与竞争”时代。国际海洋渔业合作迅速而广泛地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海洋渔业的总格局,海洋渔业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了远洋渔业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发展模式。
随着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国际资源养护组织体制的建立,世界公海渔业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各沿海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明显强化了渔业资源权益的保护,通过设定配额、提高入渔费、附加入渔条件等手段,限制外国船只入渔,以过洋性为主要特征的远洋渔业面临重大冲击。
另一方面,各远洋渔业国家都把目光盯上了大洋性远洋渔业,远洋渔业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依仗其先进的捕捞生产力及实际占有的优势,借助或操纵一些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管理机制,以养护资源为名按已有生产能力瓜分配额,试图控制大洋性资源和捕捞配额,以限制和打压发展中国家取得正当的海洋权益。
由于金枪鱼经济性好,各国争相发展,竞争激烈。在“占有即权益”的海洋竞争中,要在未来的分配中争取到更多的配额,就必须加快大洋性渔业资源的开发,逐步实现从过洋性渔业向大洋性渔业的战略转移。
(二)监管日益严格
金枪鱼资源的利用受到国际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监管。从当前国际渔业的管理趋势来看,公海渔业资源自由捕捞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目前,专门针对金枪鱼资源管理的区域安排已遍布三大洋,主要有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国际组织(ICCAT)、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美洲间金枪鱼管理委员会(IATTC)、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养护和管理公约(WCPFC)和南方蓝鳍金枪鱼委员会(CCSBT)等。这些区域金枪鱼管理组织制定了许多养护和管理措施,对主要金枪鱼种类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措施,不但规定捕捞数量,而且限制捕捞水域和作业船数,包括减少延绳钓渔船数量、对围网渔船实行休渔、限制使用人工集鱼装置等措施。
(三)机遇挑战并存
从国际环境来看,金枪鱼渔业出现产业转移趋势。由于国际上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渔业管理的加强,资源国对自身利益的强化,以及劳务费用的提高等因素,世界远洋渔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沿海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和技术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国丰富的海洋渔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