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概况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实质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以人为本是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追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而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现阶段,在农村人口仍占全国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可能有全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却严重滞后,这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如果广大农民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如何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是根本原因。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收入总量难以较大增长。而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后顾之忧,才有可能把农民从土地上彻底分离出来,才能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社会保障除了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外,还有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几年来,为了有效扩大内需,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启动农村消费的措施,但成效并不明显。农村消费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启动和升温。农村消费启而不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缺乏一个令广大农民放心消费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许多农民虽然有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也有相应的消费能力,但由于担心老无所养和各种风险而不敢消费。因此,要有效启动农村消费,进而扩大内需,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促使广大农民既增加即期消费,又激发其潜在的社会购买力。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应是覆盖全社会的,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城乡分割为主要特征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分割的情况下,与城镇居民普遍享受社会保障的情形不同,我国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而缺乏社会保障。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城镇,并与农村经济改革相脱节。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让农民享有国民待遇,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我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农业劳动力能够稳定地进入非农产业,农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非农产业;二是要有可靠的社会保障能够帮助他们抵御未来生、老、病、死、伤、残等事故风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农村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千家万户小规模兼业经营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