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为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7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专题研究部署强化郑州市龙头地位、加快黄淮四市发展、推动豫北经济区跨越式发展等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一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各经济区及省辖市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分析
中原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河南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其后依次为黄淮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豫北经济区。
中原城市群GDP由1978年的92.1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116.7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13.8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31.09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9.60亿元和6.11亿元分别增加到2006年的7366.74亿元和4216.69亿元。
豫北经济区GDP由1978年的18.7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23.9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2.1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3.7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由1978年的3.98亿元和1.4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74.03亿元和799.17亿元。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GDP由1978年的23.8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615.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2.1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7.94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由1978年的3.94亿元和1.2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37.80亿元和760.48亿元。
黄淮经济区GDP由1978年的42.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489.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4.0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8.48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由1978年的5.94亿元和2.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967.33亿元和1591.01亿元。
从18个省辖市看,郑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居全省第一,洛阳市、南阳市紧跟其后,远高于其他省辖市。
2.各经济区及省辖市主要人均指标分析
从人均GDP看,中原城市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年为18064元,比1978年增加1773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6倍;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年分别为12753元和12431元,比1978年增加12494元、12188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5.8%和93.4%;黄淮经济区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6年为7070元,比1978年增加6091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3.1%。
其他人均指标显示:河南全省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78年的48元增加到2006年的693元,上涨13倍,其中,中原城市群增加1038元,上涨19倍;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分别上涨20倍、19倍;黄淮经济区上涨缓慢,为11倍。河南全省人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65元增加到2006年的11703元,上涨180倍,其中黄淮经济区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1978年上涨238倍,中原城市群、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豫北经济区分别上涨176倍、199倍和188倍,基本与全省持平。河南全省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6年比1978年上涨539倍,其中黄淮经济区最为突出,高达578倍,中原城市群、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增长水平相当,分别为490倍、474倍,豫北经济区增长相对缓慢,为388倍。
18个省辖市中,2006年郑州市人均GDP最高,为30739元,济源市为27054元,仅次于郑州市,洛阳市和焦作市分别为20715元、20420元,远远高于同期全省水平;人均GDP居全省18个省辖市后四位的是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四市,分别为7951元、7444元、6313元、6827元。最高的郑州市与最低的驻马店市相差24426元,差距较大。
3.各经济区及省辖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拉动最大,其次是黄淮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最小,中原城市群、豫西豫西南经济区的贡献率逐渐提高,豫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有所下降。
2002~2006年,河南全省GDP年均增长13.8%,其中,中原城市群拉动8.14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0%,比1978~1990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1990~2006年提高1.5个百分点;豫北经济区拉动1.5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2%,比1978~1990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比1990~2006年提高2.9个百分点;豫西豫西南经济区拉动1.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3.0%,比1978~1990年提高1.8个百分点;黄淮经济区拉动2.3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6.8%,比1978~1990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分18个省辖市看,2002~2006年,郑州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1978~1990年提高3.7个百分点,洛阳市提高2.8个百分点,南阳市提高2.3个百分点,安阳、濮阳、鹤壁、三门峡、信阳五市相对稳定,开封、驻马店、周口三市分别下降1.8个、1.7个、1.9个百分点,降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