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当前河南和全国一样,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和转型期。深入认识城市化新阶段的新特点,及时调整城市化的思路和布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促进非农产业聚集,培育经济社会的速生点和增长极,对于保持较高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 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化意义的认识
河南是农业、农民大省,农业生产的基础较好,农本思想、重农意识根基深厚,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成效是很大的,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多年来的宣传和实践,全省大多数干部对工业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无工不富,以工强省、兴市、兴县的观念已基本确立。相比较而言,对城市化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有争议的问题还有待于澄清。
1.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居于主导地位。中原崛起首先是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崛起。工业化只有与城市化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高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才能高速高效发展。服务业发展本质上是城市化的结果,没有城市化,无论是生活服务业还是生产服务业,都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大城市才会有大商场、大剧院、大医院等大字号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服务业是非农就业的主渠道,没有服务业的发展,就业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工业技术升级与增加就业的矛盾也无法解决。由于规模和聚集,城市越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特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50%以上,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现象。因而,城市化也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2.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对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要有清醒的认识。农业的根本问题是人多地少,人均一亩多地,加上自然灾害和市场约束,投资收益递减十分严重,靠农业解决温饱可以,大幅增收很难。农村的根本问题是过于分散导致非农投资不经济。由于分散,多数农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缺乏工业基础和工业人才,兴办工业企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加上短缺经济时代早已过去、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等因素,除了城市郊区、少数有基础的地方外,大多数农村很难靠发展非农产业致富。中国农村确有一些靠发展工业致富的典型,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宣传报道,各级党委政府也曾大力推广,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不能以少数地方不具普适性的成功经验得出多数农村都能通过发展工业致富的结论。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增收问题。相比较而言,农民外出打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市发展非农产业的优越条件结合起来,要比在农村就地增收的空间大、风险小、效益高。因此,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持续稳定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主线。我们不能设想占总人口70%的农民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这方面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已经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靠工业化、城市化转移农民实现的。这是因为非农产业效率高,需要聚集和规模,结果必然是城市化。相反,河南农业则是人多地少条件下的高度分散和超小规模。当然也不可能设想在短时间内转移大多数农民,而是要城乡联手,常抓不懈。应当深入研究加快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好各自的度和重点,使之有机协调,相互促进。
3.城市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城市的生产生活集约程度远高于农村,单位面积的生产总值百倍于农业用地,也远远高于农村非农用地。因此,城市化有利于节约资源特别是耕地,城市越大,人均占地越少,人均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的成本也越低。中国200万以上人口城市人均占地是建制镇的1/3,河南中等城市人均非农建设占地比农村人均非农占地少80平方米,这意味着每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个人,就可节约80平方米非农占地。城市化有利于文化和科技创新,只有大城市,才有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的平台和社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战场。
二 充分认识城市化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根据国内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缓慢积累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基本成熟阶段。人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