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黄淮地区包括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四市,位于河南东南部,与山东、安徽、湖北省相邻。黄淮地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总人口占全省36%,耕地面积占全省40%,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40%以上,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黄淮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较慢,整个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化水平低,开放度不够,财政实力弱,这一地区正在形成局部塌陷,是中原崛起的瓶颈和软肋。促进河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选择新的工业发展路径,拉长工业短腿,加快黄淮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黄淮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 黄淮地区工业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黄淮四市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进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6年,黄淮四市完成生产总值2488.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81.23亿元,第二产业998.14亿元,第三产业709.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3:39:28优化为31.4:40.1:28.5。截至2006年底,四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209374个,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55.70亿元,较上年增加140.49亿元,同比增长19.6%;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1.58亿元,较上年增加109.59亿元,同比增长30.3%。2006年,四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3.0%提高到34.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黄淮地区的轻重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06年,四市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47.5%;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2.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规模以上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1%;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54.36亿元,比上年增长6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9%,该比重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规模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8个,比上年增加了202家;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5.1%,比2005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
3.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06年,黄淮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7.79亿元,比上年增加407.83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总额114.28亿元,比上年增加50.89亿元,同比增长80.3%;共实现利税总额179.63亿元,比上年增加61.45亿元,同比增长52.0%。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四市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123996元/人·年、94844元/人·年、107862元/人·年和75430元/人·年,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7880元/人·年、20941元/人·年、22269元/人·年和11288元/人·年。
二 黄淮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增长速度慢
黄淮地区工业经济总量较低,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6年,四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1.4:40.1:28.5之比,明显劣于全省产业结构的16.4:53.8:29.8之比,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四市总人口占全省的36%,而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仅有14.2%;四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4%,低于全省48.3%的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从工业发展速度来看,2006年,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四市工业增加指数分别为118.2、117.2、116.8和116.3,均低于全省118.7的平均水平。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06年,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四市的人均GDP分别为7951元、7444元、6313元和6827元,远远低于全省13313元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黄淮地区工业经济总量低,发展慢,工业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2.企业组织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
规模经济和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努力方向。黄淮四市的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以“小”为特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企业。2006年,四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1%,这一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四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例为14.2%,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1.4%。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过小,导致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