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
一 产业竞争力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由钢铁产品净进口国转变为钢铁产品的净出口大国,但要成为钢铁工业强国则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国际市场占有率
2010年,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256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3%(见图1)。其中,板材累计出口2481万吨,同比增长109.5%,占钢材出口总量的58.3%;棒材累计出口519万吨,同比增长110.1%;管材累计出口121万吨,同比增长27.3%;线材累计出口152万吨,同比增长24.1%;角型钢累计出口208万吨,同比增长57.4%。从结构上看,2010年,无缝钢管出口额占钢材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6%,特厚板、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彩涂板和电工钢等中高端板材合计出口额占钢材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7.0%,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钢材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趋势十分明显。
图1 “十一五”期间钢材进出口情况
从市场占有率的情况来看,2007年、2008年,中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分别为10.75%和12.09%,并成为第一大钢铁产品出口国;2009年,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至7.25%,低于德国和日本(见图2)。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缺乏,使得中国的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图2 主要钢铁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
2.贸易竞争力指数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低迷,国际钢铁产品市场急剧萎缩,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内钢材需求强劲,出口急剧下降,进口有所增加,净出口快速下跌至286万吨。2010年,钢铁产品折合成粗钢净出口2919万吨,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图3 中国钢铁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为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钢铁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于2006年转为正值,表明中国由钢铁产品的净进口国转变成净出口国;2007年、2008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快速攀升至0.36和0.45,表明这两年中国钢铁工业贸易竞争力持续加强;2009年,金融危机后国际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且贸易摩擦加剧,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国内钢材市场迅速恢复,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显著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竞争力指数快速跌至0.02;2010年,中国钢材出口迅速恢复,贸易竞争力指数快速回升至0.28,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由图3不难看出,“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并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出口大国,但要成为钢铁产品的出口强国则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由2008年的1.35急剧下降至0.76,下降了43.7%,这表明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稳定,易于受到外部冲击(见图4)。
图4 中国钢铁工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4.劳动生产率
“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就业人数增长缓慢,2009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部就业平均人数为323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35.5万人,年均增长3.0%,而同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5年,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为20.1万元/人;2009年,该值上升至30.8万元/人,为2005年的1.53倍;2010年,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上升至32.1万元/人(见表1)。
表1 “十一五”期间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就业人数与劳动生产率
二 低碳竞争力
1.碳生产率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604.6千克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12.88%;钢铁生产主要工序能耗稳步下降,实现节能总量约4611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21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23.16%(见表2)。从钢铁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2009年吨钢能源消耗为0.993吨标准煤,比2005年的1.119吨标准煤/吨钢下降了11.3%;2009年的5.6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5年不变价),比2005年的6.85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5年价格)下降了17.2%;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05年的4.084吨下降至2009年的3.763吨;吨钢烟尘排放量、吨钢粉尘排放量和吨钢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由2005年的1.64公斤、2.97公斤和4.81吨,大幅度下降至2009年的0.91公斤、1.48公斤和2.22吨(见表3)。
从碳生产率指标来看,2005年中国钢铁工业碳生产率指标为400.3元/吨;2008年该值上升为469.5元/吨,比2005年提高了17.3%;2009年该值略有下降至465.4元/吨,主要因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