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后奥运低谷”与对策分析

    作者:陈剑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摘要:“后奥运低谷”主要包括投资下降引致的经济增长波动以及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两个部分;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影响,提出避免由投资下降引致的经济增长波动的若干政策建议;在总结历届奥运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的政策建议。

    奥运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在短短的16天里,需要满足人数众多的运动员、境内外媒体记者以及几十万境外游客的需求,需要修建大量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奥运会短期的超常需求。但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种需求急剧衰退。这使得举办城市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如果大规模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奥运会后设施的闲置几乎不可避免;如果只顾及奥运会后常态需求,不建或少建设施,又会在举办奥运会时捉襟见肘,有损举办城市形象,对城市长远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奥运会前后需求的巨大落差,是奥运低谷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 后奥运低谷的表现形式

    (一)由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奥运会后“低谷效应”的第一种表现。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投资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直接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结束后,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活动的结束,如果不能够合理引导投资,有可能造成主办城市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对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风险。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汉城(今首尔)奥运会以外,奥运会结束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低谷效应”。此外,一些行业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奥运会后由于需求迅速下降,这些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例如,建筑业、建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如果不加以调控,这些行业在一定时期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后奥运低谷”的困扰。后奥运低谷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奥运低谷”示意图

    北京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奥运会筹备期内,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达到1800亿元。随着奥运会筹备工作的结束,这方面的投资接近尾声,如果不能够未雨绸缪,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放慢,不利于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因此,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合理引导投资,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这是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奥运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不同的主办城市,由于体育场馆数量和功能不同,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在体育场馆方面的投入也有很大不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严重程度会有很大不同。2008年奥运会,北京新建、改扩建和临时性比赛场馆达31个,还有100多个训练场。相比于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等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新建的场馆数量多,投资大,赛后运营费用也会很高。如何保证奥运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无疑是一道十分复杂的难题。

    除了上述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风险外,就北京奥运会而言,还有一个如何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机遇,最大限度提升中国形象、北京影响和中国企业品牌的问题,也就是奥运营销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奥运会这一全球瞩目的历史机遇,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北京的城市影响和中国的企业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风险可看做奥运营销风险。

    二 经验借鉴

    历史上有不少奥运会主办城市和国家,都发生过“后奥运低谷现象”。

    1998年日本举办长野冬季奥运会时,日本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奥运会后,出现了被长野经济研究所称之为“后奥运综合症”的经济减速,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

    悉尼奥运会后,澳大利亚也曾处在“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澳大利亚2001~2003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0%、3.9%、3.1%,明显低于奥运会举办前的5.3%(1997~1999年)。在奥运会体育场馆和设施方面,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每年要拿出5000万澳元(合2.2亿多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