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作者:邓丽姝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摘要:首先,以案例为主线,总结归纳了北京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高科技产业基于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服务业融合形成新型的高技术服务业业态;服务业在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中实现产业升级;数字内容产业进一步实践产业融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次,分别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北京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 引言

    产业融合最早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所推动的电信、广电和出版等部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融合逐步向产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全面渗透。产业融合以产业之间的技术、业务融合为主要手段,以管理、组织融合为过程,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新的市场和新的增长潜力为主要目标。[1]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的新范式。基于竞争合作和持续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而产生的对产业融合经济性的追求,是产业融合的企业动因。产业融合的经济性,蕴含于产业融合所带来的范围经济、网络经济等方面。企业广泛的融合实践,是产业融合浪潮的组成分子。产业融合成为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

    产业融合以技术创新为重要基础,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因此产业融合易于发生在高科技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使服务业成为经济中的重要战略部门,服务业作为知识资本等经济发展战略要素的载体,日益与其他产业全面融合发展。从这些意义上讲,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将与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所赋予的科技资本和知识资本,通过对其他产业的广泛渗透导入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科技产业在与服务业的融合中,自身的产业链得以延伸,分化出新产业,高科技产业高成长性的特质和潜力得以实现。服务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与高科技产业实现融合,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运营效率,衍生出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

    北京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分别是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0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0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80.8亿元和3740.9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9%和47.5%。北京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一定的融合发展的态势。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对研发、销售等服务业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并通过外包等方式强化这些重要的服务业活动,推动了产业融合。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能强化科技、知识等高端要素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发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丰富产业发展的增长极,从而不断推动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 北京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

    (一)高科技产业基于产业链进行延伸,与服务业融合形成新型的高技术服务业业态

    在研发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中,研发、设计是高科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要求下,必然要强化研发、设计环节。随着技术、经济的进步,高科技产业的研发、设计环节得以独立出来,与服务业相互融合渗透形成研发、设计产业。研发、设计产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知识资本富集的地区集聚,取得优良的发展基础和业绩。一方面对整个高科技产业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保证了高科技产业的高成长性;另一方面发挥了知识密集区域对其他区域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优化了高科技产业在更大区域范围的资源配置。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教中心,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发展研发、设计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的研发、设计产业以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为依托,初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程中心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产学研更好的结合。2007年7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通过专项验收。项目单位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试点成立企业法人,积极探索出一条“公司+中心”的发展模式。自运营至通过验收累计申请专利101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累计授权专利58项,实现商业化的55项。以工程研究为龙头,通过自主技术的产业化,构建了以生物芯片为平台、集成医疗为主线的产业链。

    集成电路设计业蓬勃发展。北京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群。中星微电子公司是海归公司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并荣获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FSA)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