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2007年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趋稳、效益比较突出、消耗更低、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一 2007年北京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1~10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0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完成74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区县财政收入完成5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1~10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04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其中,市级财政支出完成6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区县财政支出完成5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
2007年北京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总量已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
1~10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稳定,经济增长率逐季提高,全市GDP一季度增长11.9%,上半年增长12.1%,一至三季度增长12.6%。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10月份累计完成1308.8亿元,超过了2006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11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市与区县均衡增长,从总量上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102.9%和104.7%,见表1。
表1 累计财政收入总额
(二)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高,带动营业税和所得税增收明显
2007年以来,北京市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突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1.7%,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强劲,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科学服务等保持较快增长。在此带动下,1~9月份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分别增长73.3%,43.5%和33.7%,1~10月份营业税整体增长31.0%,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8%。
企业效益的大幅提高和居民个人收入的稳步增长,成为带动所得税税收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74%和184.3%,使1~10月份企业所得税增长46.8%,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全市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数由一季度末的653.8万人次增至三季度末的907.2万人次,使得个人所得税增长32.2%。
此外,政策性因素也是带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以来,土地增值税扩大了预征范围和预征率,使得土地增值税增长336.4%;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了税额标准,并将征收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带动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269.5%。
(三)四类功能区特色化发展带动区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十五区县提前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1~10月份,区县财政收入完成5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首都功能核心区聚集总部的效应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达到39.9%,对区县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9%;城市功能拓展区聚集高端要素的势头旺盛,其对区县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城市发展新区潜力大、活力强,要素流入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增速位居四类功能区前列,带动其财政收入增幅达到34.9%;生态涵养发展区更加重视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建设,财政收入增势平稳,1~10月份增长27.4%。十八个区县中,已有东城、西城、宣武、朝阳、海淀、石景山、房山、昌平、顺义、大兴、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等十五个区县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收入预算。
(四)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
利用财政政策手段着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及时应对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支持启动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机制。建立繁殖母猪补贴制度和母猪保险制度,扶持种猪、种禽、种牛良种产业发展;鼓励建造标准化肉禽舍,发展肉禽生态家庭养殖,缓解猪肉供应紧张压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对规模猪场的强制免疫疫苗实行专项补助,确保食品安全。安排资金支持猪肉、牛羊肉、鸡蛋、食糖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工作,发展社区便民菜店,支持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缓解“买菜难”问题。
扩大城乡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强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缓解“看病贵”问题。启动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改革,截至10月底,参保人数达到144.6万人。推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