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长期以来,河北注重发挥历史、文化和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2007年,被中央纪委确定为“三个更加注重”[1]的试点省份后,河北省提出了以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为核心,举全省之力抓预防的工作思路,紧扣权力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改革创新,努力把公共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努力消除权力运行中的监督盲区,严肃查处权力滥用案件,治理纠正基层权力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逐步打造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将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初步形成了具有河北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障了全省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 以公开透明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不透明,就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就容易产生腐败”。这是河北省从2004年查处的原省外贸厅副厅长李友灿一案中得出的结论。因为权力不透明,李友灿利用掌握的进口汽车配额的权力大肆受贿,在一年多时间里收受贿赂4744万元。该案引起了河北省对源头防腐的深思。2004年10月,河北省纪委提出推进公共权力公开运行的初步意见,并将突破口确定在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上。2005年2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批转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开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邯郸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进行试点。2006年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1.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根据《河北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定》要求,河北省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乡镇政府等行政机关,要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收费、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监督检查等行政职权统一编制职权目录和行政职权运行工作流程图,向社会公开并动态实时发布行政职权和流程图变更情况。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或多层级审批的事项,推动权力流程再造,重点解决推诿扯皮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为保障权力运行科学规范,邯郸作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市,列出了全国设区市第一份“市长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连同每一项权力运行流程图公诸于众,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河北省还部署开展了机关标准化建设,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机关管理工作中,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管理流程和评价标准,完善制度体系,并用第三方评价促进工作改进。例如,保定市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理念,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审批标准、管理标准、体系标准,实行星级动态管理,强化“四级联动”服务,建立网上审批、电子监察、风险预警“三网并轨”电子政务平台,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公正透明”的审批服务规范。
2.推行行政服务公开透明
河北省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过程中,把这项工作与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电子政务结合起来。在51个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行政监管)职能的省直部门全部建立了行政审批大厅,全省11个设区市和166个县(市、区)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县级以上覆盖率达到96.7%。河北省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产权交易、产权交易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纳入统一规范的交易市场,建立了省、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163个,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管。推行在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建立行政服务“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行政服务模式,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省本级496项行政许可项目中已有436项网上运行,9个市、122个县(市、区)建设了网上审批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将行政执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全省共有7个市、115个县(市、区)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2012年对省直部门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需要保留的、予以取消的、需要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分类处理,并公布《历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便于群众监督。与此同时,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