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日益纠结的矛盾与推动改善的艰难——2010年可持续消费状况综述
    ——2010年可持续消费状况综述

    作者:张伯驹 郑易生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摘要:2010年,可持续消费在理念上和实践上继续令人尴尬的缺位表现,而众多不可持续消费行为导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倡导可持续消费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仍然坚持认为推动可持续消费应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无悔选择,我们坚持应当视抵制与防止消费主义泛滥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Abstract:

    In 2010,the absence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continued both in terms of idea and practice,where as many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unsustainable foundational values behaviors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attention of public and government. Though advocacy i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faces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we insist that promoting sustainable cconsumption be the choice without regrets for our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and we insist that resistance and prevention of the widespread consumerism are necessary for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2010年的环境绿皮书中,我们鲜明地提出消费方式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环保组织在这个领域的重要使命。一年过去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可持续消费似乎越来越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一 不可持续消费与环境社会矛盾的重合日趋明显

    2010年,在经济回暖的大形势下,我国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更加突出,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可持续消费理念和行为在各个层面的广泛缺失。奢侈性消费进一步蔓延,各种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并未受到遏制反而继续大行其道,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而很多环境、社会热点问题与不可持续消费行为关联紧密,是2010年一个重要的特点。纵观整个年度,以下有代表性的热点事件值得关注。

    1.奢侈型水消费变本加厉

    2010年6月,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首都市民水资源状况认知及利用调研报告》[1],表示北京日益增长的人口规模和水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七成北京市民意识到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绝大多数居民呼吁应尽快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问题。

    可是,在如此缺水的城市,居然诞生了一个个高耗水的特殊行业。2010年被社会各界热议“一年洗掉41个昆明湖”[2]的温泉洗浴行业便是其中的代表。据统计,北京市共有3000多家洗浴中心,水疗SPA、洗浴中心、温泉会所等数以千计的洗浴场所星罗棋布于各个区县,其中的旗舰企业的浴场规模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平方米。每年要消耗掉的水资源就高达8160万吨。显然,这样的“时尚”是北京这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所无法承受的。[3]在环保组织、媒体的长期强烈呼吁下,北京市在2010年9月底向社会公示了由市水务局制定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根据意见稿的规定,北京市将禁止新开办高档洗浴业,并将对已有的特殊用水行业采取分类计量,严格控制用水量等节水措施[4]

    北京如此大量的温泉洗浴场所的存在只是水资源浪费这座巨大冰山之一角,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车行等耗水大户依然大行其道,后浪推前浪。同样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中国人对肉食和禽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耗水的饲料粮种植,饲料生产,禽畜养殖,屠杀和加工业也在迅速发展,这给中国本已短缺的淡水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政策的出台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产品包装与城市垃圾危机

    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继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重大环境危机,2010年更多的垃圾污染问题和垃圾处理争议使得危机不降反升,全国垃圾的产生量也尚未出现拐点。废弃的包装物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表示,整个包装行业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0%。每年因为包装废弃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可利用而未利用的废弃资源价值达300亿元。[5]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于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但事实证明,其效果甚微。民间环保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于2010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过度包装”公众意见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公众认为过度包装已经占到了身边包装的大半;45%的公众认为过度包装导致最大的危害是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在问题的原因上,42%的公众认为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过度包装,34%的公众认为政府监管不力是其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有13%的公众认为是大众攀比心理,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炫耀消费、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才让过度包装变得有市场。10%的公众认为是商家图利,商家利用奢华的包装来抬高商品的实际价值,误导消费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6]

    3.欲速则不达:汽车消费的公地悲剧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全线飙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7]继2009年取得全球销量第一的成绩后,中国汽车业2010年再次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市场桂冠。但是,这种狂热的汽车消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2010年是我国在交通拥堵问题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8月,北京、河北、内蒙古110国道长达百余公里的大堵车轰动世界,《纽约时报》将之列入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交通堵塞;9月17日,一场小雨又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