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0:包装物环境政策的涌动之年

    作者:毛达 杨纬和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摘要:2010年是我国包装物环境政策的涌动之年。“限塑令”的责任部门仍在采取一些措施,力图提高其执行效果;民间团体也在坚持调研,努力为各方提供行动依据。这一年夏末也发生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解禁发泡餐盒的争论,各方都通过媒体较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对过度包装立法管理也从这一年开始。
    Abstract:

    2010 is a restless year for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n packaging in China. This year,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Plastic Bag Restriction Policy are still making efforts to promote its implementation,while civil society groups tracking and reporting its effectiveness. In late summer this year,an open debate was sparked off on whether the 9-year-old ban on PS disposable food container should be lifted. Different opinion was expressed via media channels,providing good reference to the policy makers. Regulations against over-packaging were started this year.

    “包装物”除指一般商品的内外包装外,还包括购物袋和一次性餐盒。2010年,围绕着包装物的环境问题,有三项新旧政策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政策包括“限塑令”、发泡餐盒禁令以及限制过度包装的法规。通过回顾一年中这些政策的走向,可以大致了解我国包装物环境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 艰难前行的“限塑令”

    2008年6月,俗称“限塑令”的塑料购物袋限制政策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正式实施,政策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两年多来,“限塑令”始终维持其最初设定的管理对象、措施及目标,未曾针对现实执行情况作出任何调整。

    从社会的现实反映来看,“限塑令”的一些条款从一开始实施就陷入执行难的困境。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超薄袋一直泛滥,农贸市场和个体商贩普遍不对塑料购物袋收费。2009年初,责任部门开始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其主要方式是加强督查和监管,如由各地工商部门出动大批执法人员,检查市场中的限塑政策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或处罚。

    然而对于“限塑令”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自2009年8月以来,责任部门一直未正式公布过任何信息,公众只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体会政策的影响。在权威调查和信息发布缺乏的情况下,一些限塑政策的民间关注者坚持调研,并将结果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和广大公众。

    据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环友科技)和其他三个城市的民间环保组织[1]在2010年夏天所做的联合调查,“限塑令”的执行效力和效果呈现如下几个特点:①连锁超市或卖场基本保持比较高的塑料袋收费执行率(杭州、郑州、哈尔滨三座城市的平均执行率在六成以上),但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②连锁超市或卖场以外的零售商收费执行率依旧很低,其原因并非只是“政策的执行或监督力度不够”,零售商位置分散、缺乏协调、塑料袋价格低廉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了现在的局面;③两年来,消费者的购物袋使用行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四成消费者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④连锁超市或卖场在塑料购物袋标识上比其他零售场所更为规范,间接说明后者的塑料购物袋厚度薄、成本低。

    虽然“限塑令”的责任部门与公众的沟通不够,但他们仍在采取措施,力图改善政策的执行情况。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对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作进行自查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1185号),要求各地部门加强“限塑令”的执行力度。随后,中央电视台在“限塑令”制定部门的支持下,对不合格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明察暗访,并通过7月25日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予以曝光,帮助公众充分认识不合格塑料袋给健康、环境带来的危害,为新一轮整治工作创造舆论氛围。与此同时,各地工商部门奖惩手段并举,试图重点改善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的限塑效果。例如,柳州市物价部门将限塑工作纳入示范街诚信的评比中;[2]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与农贸市场主办方采取签订责任书、发起倡议、免费发放环保袋、设置塑料购物袋专卖柜台等多种形式,增强工作效果,还准备对拒不落实、屡教不改的市场,予以立案处罚。[3]

    民间限塑关注团体也同时开展了一些活动,推动限塑政策。例如,在“限塑令”实施满两周年之际(2010年6月3日),邀请台湾地区的环保专家座谈两岸和世界各地的限塑经验;编写《“限塑令”问答》,普及限塑政策知识;召开调研报告发布会,向各界介绍政策的成效和不足。综合这些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有两方面主张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结束政策“一刀切”、“大而全”的局面,先将重点放在最有条件执行的部门,如连锁超市或卖场,及大型购物商场,保证这些商家的执行度,遏止效力减退的趋势;对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超薄袋和农贸市场收费,考虑给予一定的豁免或寻找“强制执行”以外的其他措施。二是实施动态和参与式管理,即责任部门需跟踪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根据特定时期的执行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限塑目标,并对照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调整政策措施。

    二 发泡餐盒解禁风波

    相比“限塑令”在公共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