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一 监管回顾和银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年银行业监管回顾
2011年银行业监管以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背景。从国际上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演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复苏前景复杂,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从标准制定转向标准实施,二十国集团(G20)对成员国明确提出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时间表,确立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从国内看,宏观调控面临多难选择,政策从超常规状态退出,信贷增速回归常态。
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格局,2011年我国银行业监管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潜在风险提前干预,体现前瞻式的监管风格,包括对平台贷款以市场化方式清理与规范,对房地产贷款实行差别化监管,大力实施贷款新规和合同补正,促进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加大贷款集中度风险监管力度,对流动性风险、银信合作和表外业务、“影子银行”等领域风险进行防范,体现全面风险监管的原则。
二是将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主要体现为引导信贷结构调整,将信贷资源用于实体经济,督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严控“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督导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支农服务。
三是制定和实施新监管标准,确立中国银行业实施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框架和路径。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最新成果,研究制定和完善“一揽子”监管标准,提出“《新资本协议》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步推进,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原则,将国际监管标准落地为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标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资本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规则。
(二)2011年银行业发展情况
2011年,中国银行业在宏观调控收紧的大背景下,继续维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资产、负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11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0741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总负债1006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所有者权益67646亿元,比上年底增长0.96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进一步发生变化,在行业内部,城市商业银行增速最高,其资产规模为89566亿元,同比增长27.5%,负债规模为83466亿元,同比增长26.8%,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3%,较上年底上升0.1个百分点;其次为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为297082亿元,较上年底资产增长21.9%,负债规模277778亿元,较上年底增长为21.6%,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7.6%,较上年底上升0.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520586亿元,总负债488572亿元,与上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3.1%和12.7%,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8.5%,较上年底下降0.7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166909亿元,总负债156671亿元,与上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7.2%和16.2%,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5.6%,较上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继续维持较高利润水平。截至2011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资产利润率为1.4%,较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为22.1%,较年初提高2.9个百分点。从结构上分析,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收入构成的三大支柱。
资本充足率水平稳定提升。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0%,较2010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323家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资产质量继续改善。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4078亿元,比年初下降258亿元,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
拨备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1103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70.7%,较2010年末提高53个百分点。
流动性水平总体吃紧。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2.8%,较上年底下降0.9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65.3%,比上年底上升0.8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3.1%,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外需压力加大、跨境资金流动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就商业银行而言,其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商业银行运行情况平稳;二是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盈利水平持续向好;三是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四是流动性趋紧状况有所缓解;五是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二 2011年银行业监管主要措施述评
(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措施
银监会自2009年以来一直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