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等收入国家的就业特征与“十二五”期间的就业政策

    作者:曲玥 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摘要:文章首先界定中等收入国家与就业弹性,其次介绍作为相似发展阶段参照的中等收入时期的日本,再次研究分析了日本相似中等收入时期的就业弹性,最后对“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弹性进行讨论。

    一 中等收入国家与就业弹性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往往遵循着一些共同的规律,有可能表现出类似的发展轨迹,从而我们可以从其他一些与中国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情况或者先行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得到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参照。我们知道,从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弹性水平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就业弹性相对较大,也就是GDP水平的单位增加能带来较多的就业增加。这是因为在工业化初期,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的速度也较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扩大再生产方式实现,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的要素投入产出率低,因而劳动效率也低,完成单位产出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大,就业弹性水平通常较高(李红松,2003)。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向纵深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始减弱,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此时,就业弹性会缓慢下降。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就业弹性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减小(Piacentini & Pini,2000)。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那么根据钱纳里(1989)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就业弹性有可能会出现下滑的趋势。而且已有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趋于下降(龚玉泉等,2002)。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无疑将进一步加大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图7-1 各国非农就业弹性与人均GDP(2003~2007年)

    我们从世界银行人文发展数据库中收集了全世界各国家GDP和就业的数据,并据此计算了2003~2007年各国的非农就业弹性。图7-1的散点图给出了人均GDP(PPP)低于20000美元的各个国家的非农就业弹性和人均GDP(PPP)水平的关系,我们同时还采用LOWESS非参数估计方法拟合了二者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的是我们计算2003~2007年各国的就业弹性,横轴是各国2007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水平。我们看到在这段特定的时间里,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就业弹性均有很大的差别。而我们拟合得到的LOWESS曲线似乎反映了就业弹性随着人均GDP(对于人均GDP低于20000美元的国家而言)的增长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人均GDP水平和就业弹性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并不具有强烈的相关性。从图7-1中我们看到中国正处于图中拟合线的下方,即就业弹性较低的位置。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和就业弹性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从图7-1上的结果我们认识到,仅靠人均GDP水平作为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要判断一国的发展阶段的特征,人均GDP这个指标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仅仅依赖这一个指标是远远不能判定一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全部特征的。那么,如果想要依赖其他国家过去的发展历史,对我国当前或今后一定时期的包括就业数量、就业弹性等方面可能的发展轨迹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话,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与发展阶段相关的经济社会结构特征。

    进一步,我们再来观测一下当前与中国收入水平相当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弹性情况。表7-5给出了中国以及8个与中国同处于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在2003~2007年的就业弹性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工资上涨速度、城市化水平等等。图7-2中我们按照2007年人均GDP水平(PPP)对国家进行了排序。我们看到,虽然各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一,但平均来看,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与人均GDP水平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来看,我们发现中等收入国家虽然GDP水平在一个范围之内,但是其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差异还是很大的。

    图7-2 中等收入国家的特征

    我们知道当一个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时,其进一步的发展有可能发生完全分化的不同道路,比如既有可能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完成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成功迈进,同时也有可能面临着拉美的国家陷入的困境(蔡昉,2008)。因此,在我们参考比较同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时,需要分别分析其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拉美国家和东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完全不同的,东亚国家的第二产业较为稳定或有所上升,而拉美国家则大幅下降(郭克莎,2005)。我们看到“亚洲四小龙”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