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
一 宝安区人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宝安区总面积约560.59平方公里,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东岸,北部与东莞市接壤,东部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南部与南山区相连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宝安区是目前深圳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其GDP占深圳市的1/4,工业增加值几乎占到全市一半。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光明新区)208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超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区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每平方公里税收约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
(一)人口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宝安区从建区开始,不到20年间已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区内人口增加迅速。到2008年底,宝安区常住总人口351.44万人、管理和服务总人口约600万人,是深圳市人口最多的区。目前宝安区人口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密度高
2008年宝安区总的管理和服务人口约600万人,常住人口351.44万人,规模程度已经超过了国家超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宝安区常住人口总量占深圳市的35.8%,是珠海市的2.4倍,与惠州市(392.7万人)相当,在全国则超越兰州市、海口市等省会城市。
2.户籍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
以非户籍人口为主的宝安人口,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倒挂现象严重。2008年,宝安区(含光明新区)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与非户籍人口比高达1∶6.9,同期深圳市户籍与非户籍人口比为1∶2.8,非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3.9%。如果按照实际管理和服务人口计算,则高达1∶12.6。
3.人口增长以非户籍人口增长为主
2008年末,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达306.9万人,是户籍人口的近7倍,所占比例高达87.3%,远高于同期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的平均水平(分别是74%、74.8%、27.4%、27.4%)。
4.人口增长速度渐趋放缓
2006年、2007年、2008年,宝安区区内总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1.87%、1.95%和1.97%,其中非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43%、1.04%、1.72%,总人口增长连续三年增长率保持在2%以内。总的来看,宝安区总人口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宝安区管理和服务总人口首次下降,约减少了60万人。
5.人口结构年轻
目前,宝安区15~64岁人口的比例约为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不足1%,居全市最低。全部暂住人口中15~34岁人口比例约为74%,20~29岁人口的比例约为47%。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为宝安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6.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素质低
一是宝安区人口的文化程度以接受初中教育为主。2008年,宝安区6岁以上非户籍人口中,中等教育程度人口(初中、高中、中技等)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其中又以初中普通教育人口所占比例最高,为78%。非户籍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大专以上)的比例仅为2.01%。
二是劳动力素质较低。2008年宝安区企业普查发现,普通工人占在职员工的比例达到81.4%,技术人员仅占12.67%。初中以下学历员工占在职员工的五成以上;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的员工占在职员工的36.9%,大专以上学历工人仅占11.6%,而且制造业企业的研发人员比例普遍偏低,只占到在职员工总数的1.5%。
7.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
在空间分布上,宝安区各街道的人口密度呈现出邻近特区的南部人口较密、向北部递减,沿交通干线分布较密、向城市主轴线外围递减。
(二)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社会因素对宝安区人口的影响
宝安区人口特点的形成,是宝安区经济发展和城区空间布局在人口方面的一种折射,同时还受到政府人口管理政策的影响。宝安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渐趋形成的产业结构,以及不断调整的人口管理政策,规定了宝安区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
1.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口总量特征
自1993年建区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宝安区总人口也迅速增长。宝安区人口增长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1998年),建区至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增长迅速、人口迅速增长。宝安区非户籍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总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135.4万人增至1997年的227.9万人,增长68.3%,年均增长17%。
第二阶段(1998~2005年),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速回落。宝安区全面推行“村改居”城市化进程,经济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宝安人口平稳增长,1998~2005年总人口从236.9万人增长至331.8万人,人口增长了40%,年均增长达到5.7%。
第三阶段(2005~2008年),经济平稳增长、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宝安经济稳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