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大城市边缘的旅游功能区控制性规划研究——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接待区为例
    ——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接待区为例

    作者:袁媛 王玉 张磊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隶属于大城市边缘的、大中型旅游区内部的旅游功能区(接待区)控规的重点内容,包括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和与管理体系的对接;并探讨多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再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接待区控制性规划为例,在遵从上位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重点要素“空间叠合分析法”细分接待区的开发与保护区;在与周边旅游区(白云山、南湖)比较分析基础上预测客源市场、旅游容量和服务设施类型;制定各类各级区划与政策指引以期更好地实施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for specific functional zone in tourism area in urban fringe,which concludes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relation between part and whole,and how to connect planning products and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Differen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also suggested in the paper. Taken the hospitality zone of Maofengshan Forest Park of Guangzhou City as a case,based on the master plan and the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aper subdivid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zones by overlapping main spatial factor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ourism areas (Baiyunshan and Nanhu) in urban fringe,the paper analyzes tourist origins and markets,predict tourist volume and types of service facilities. In order to connect with urban management system,the paper suggests mapping and zoning of different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一 引言与综述

    随着旅游休闲需求的增加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加剧,旅游(风景)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等宏观层面的规划,越来越难以指导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无法成为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设计的直接依据。旅游(风景)区内的过度开发、容量超载、“城市化”现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正日益显化,影响着旅游(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鉴于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的需要,许多地方开始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编制旅游(风景)区控制性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旅游规划通则》(2003)首次规定了旅游区控规的内容和适宜程度。

    国内学者研究旅游(风景)区控规时,重点关注系统构建、基础性空间要素的开发控制与设计引导。系统构建研究集中在搭建各类旅游(风景)区控规的框架、明确阶段任务、控制对象、重点内容等[1]。开发控制研究集中在:①功能区划和用地细分,强调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土地类型划分的合理性,以体现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保护环境资源[2-6];②理性确定环境容量、人口规模,明确开发强度,合理利用公共设施等[4-8];③与城市控规对比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构建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景观环境控制、行为活动控制、保护游赏控制这七方面指标[9]。有学者强调旅游(风景)区控规要保障社区利益,构建社会和经济的空间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控规的内容体系和社会价值[10]。设计引导研究集中在:建筑和环境融合、山水景观的创造[5-6,11-12];游赏组织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等方面[5,13-14]。旅游控规的编制实践可总结为城市控规直接沿用模式、景区修规初步设计模式和旅游渗入的城市控规三种模式[9]

    目前控规研究多集中在大中型旅游区,旅游、服务等功能相对综合;在探讨城市边缘的旅游(风景)区,也是作为集旅游休闲、文化展示、生态居住为一体的都市综合片区之一[2,6]。研究更多从规划编制角度出发,较少考虑与城市管理体系的融合。对于大城市边缘、特定的旅游功能区,控规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可借鉴哪些学科交叉的方法,合理确定功能区划和开发容量?同时该类旅游区仍然隶属于城市规划区内部,规划成果如何与城市管理体系对接并有效实施?

    本文所指的大城市边缘的旅游功能区,是位于建成区边缘,隶属于景观资源丰富的大中型旅游区,承担旅游区某些特定功能、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却又面临着巨大的旅游开发压力的地区。本文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入口为例,探讨集住宿、餐饮、商业、交通集散等为一体的旅游接待区的控规实践。这类旅游功能区是大中型旅游区对外交流、信息交换、旅游服务的核心,也是其门户空间和形象窗口。总结和研究此类功能区,具有典型意义。

    二 规划重点与方法

    (一)重点内容

    1.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功能区划探讨与用地细分

    大城市边缘的旅游(风景)区具有优越的空间区位和资源禀赋、功能多样[2,6],但是也处于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压力下,生态环境敏感、利益主体众多,片面的保护或开发都不利于其发展。对于需要承担旅游接待功能的区域,更是需要保护性利用,寻求一种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高效使用之间相互平衡的发展模式。接待区选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托原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相应增加服务设施配套;另一种是布局于旅游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中,远离城镇,现有建设基础少。与一般控规的功能区划、土地细分相比,后一种接待区控规需要更多考虑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要素,在遵从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开发与保护范围,确定接待区内部的功能区划,细分各类用地并具体布局,明确各类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游客容量的预测、服务设施的分配

    大城市边缘旅游区往往有多个,它们在定位、客源、服务等方面存在异同之处。旅游区之间需要差异化并互补发展、协同促进大城市的旅游休闲业发展,这些决定了接待区的服务对象、设施类型。如何准确理解宏观层面旅游规划的定位,并在控规中加以科学地落实,同时又要抓住地区发展的机遇和特色,妥善处理旅游区之间、旅游区内部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此类控规需要解决的又一重点问题。

    与一般控规相比,必须合理地预测游客容量、确定服务设施类型,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