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与中国的贸易增长

    作者:文东伟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摘要:本文从亚洲三角贸易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贸易增长的来源,揭示了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真相。在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下,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 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的构成及外资企业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方式构成

    通过表1我们看到,从贸易总额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将近50%来自加工贸易,其中出口贸易的55%左右来自加工贸易,进口贸易的40%左右来自加工贸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加工贸易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中国的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75%左右来自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中,有将近80%来自进料加工贸易,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则只占到约20%左右。

    但从整体趋势来看,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中国加工贸易的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一般贸易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其原因在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和销售市场都依靠国外的加工贸易受到较大冲击,而一般贸易受到的冲击则相对较小。

    表1 2001~2008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方式构成

    (二)中国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构成

    我们从表2可以清楚地看到,外资企业是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2008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高达84.75%,进口也达到54.71%。1997~2008年,外资出口加工贸易占比平均为76%,进口加工贸易占比平均55.4%来自外资企业。从变化趋势上看,出口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的份额不断上升,从1997年的64.06%增加到2008年的84.75%,可以认为,中国出口加工贸易基本都来自外资企业。

    综合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到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对推动我国的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特征才使得我国的贸易整体上呈现加工贸易的特征。

    表2 中国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构成

    (三)中国贸易差额的来源:分企业类型和贸易方式

    从表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国的贸易顺差,从企业性质来看,主要来源于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而从贸易方式来看,则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表3 中国贸易差额的结构:分企业类型和贸易方式

    表3给我们非常突出的一个印象是,不同性质企业的贸易差额来源的方式非常不同。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显著的来源于加工贸易,而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则主要来源于一般贸易。国有企业的一般贸易则呈现明显的逆差。

    表3显示了中国贸易顺差突出的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特征。

    (四)中国外资企业的主要来源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占中国外资的60%以上,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正是日本及亚洲四小龙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方式,在中国投资建厂,建立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从而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移为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其结果是夸大了中国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规模,特别是与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同时也增加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争端,扩大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图1 中国外资的来源构成(截至2008年)

    二 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中国的证据

    所谓亚洲“三角贸易模式”(A Triangular Trade Pattern)是指下面的国际生产分工和贸易模式,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生产并出口零部件,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进口这些零部件,并加工组装成产成品,再出口到欧美或出口回上述三个地区(OECD,2007)。按照亚洲三角贸易模式,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应为贸易逆差,而与欧美则应为贸易顺差,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证明这一点。

    (一)整体数据的证明

    图2反映了1992年以来中国与日韩台(中国台湾)和欧美的贸易差额。图2很直观的告诉我们,中国与日韩台的贸易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而与欧美的贸易顺差规模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2005年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1]图2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将其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转嫁给中国,从而扩大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顺差,也引起了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图2 1992~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的来源

    (二)分贸易方式的证明

    我们在图2中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国与欧美的贸易顺差规模超过了与日韩台的贸易逆差规模。但图2没有进一步细分贸易方式。我们在图3进一步区分了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贸易方式构成。图3可以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