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201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新30年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深圳“大运”之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深圳各级税务机关,充分发挥税收组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2011年,深圳全市总体税收规模再创新高,达到3406.91亿元[1],同比增长12.8%,增收386.04亿元,实现了“十二五”税收发展的开门红。其中国税总体税收收入2119.36亿元,同比增长8.4%;地税总体税收收入1287.55亿元,同比增长20.8%。
一 2011年深圳税收收入运行特点
(一)中央地方两级收入持续增长,为推进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中央级税收收入完成2218.92亿元,同比增长9.1%,增收184.98亿元;地方级税收收入1187.99亿元,同比增长20.4%,增收201.06亿元。中央地方两级税收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财政支持。
(二)全年收入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收入增速下半年逐步回落,与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
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但经济增长自下半年呈现放缓趋势。与之相适应,上半年除1月收入增速达到25.2%外,其余各月收入增长数据处于17%~20%的稳定区间。7月成为全年收入运行的拐点,之后收入增速呈现逐步放缓趋势,其中8、9、10、11、12各月累计收入增幅依次为20.4%、19.8%、18.5%、14.6%、13.1%。
(三)税收规模和单位产出继创新高,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深圳总体税收规模在2007年突破2000亿元关口,4年后再上新台阶,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406.91亿元,同比增长12.8%,在全国36个省及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收入中(各省不含计划单列市)排名第8,深圳税收规模已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同时税收产出效益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每平方公里产出税收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2亿元。
(四)产业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突显调结构,促转变的新成果
2011年,深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提前发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税收快速增长,占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在扣除海关代征、证券交易印花税、车购税和契税后,第二产业实现税收958.93亿元,同比增长6.9%;而第三产业税收达到1411.74亿元,同比增长24.2%,比第二产业增幅高出近17.3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59.5%,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从细分行业看,传统支柱性行业税收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初具规模。2011年,制造业实现税收786.87亿元,同比增长5.9%。金融业税收405.7亿元,同比增长28.5%。商业实现税收297.03亿元,同比增长18.5%。互联网、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已初具规模。从国地税初步统计数据来看,互联网产业税收规模超过百亿元,达到106.8亿元;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税收达到38.1亿元;新能源产业税收达到27.8亿元。
(五)所得税比重不断提升,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结构日益完善
2011年,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海关代征税收和车辆购置税在内的流转税收入合计1913.39亿元,同比增长9.5%,占深圳市总体税收收入比重达到56.2%,是全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支柱。其中国内增值税666.34亿元,同比增长2%;国内消费税32.51亿元,同比增长15.7%;营业税396.36亿元,同比增长13.1%;海关代征税收768.74亿元,同比增长14%;车辆购置税49.46亿元,同比增长19.5%。2011年,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所得税收入合计1060.52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市总体税收收入比重达到31.1%,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所得税收入比重近年来稳步提高,税种结构不断优化。从增量上看,2011年流转税和所得税两大税收入分别增收166.01亿元和174.4亿元,占总体税收增收额的比重达到43%和45.2%,成为税收增长的绝对主体,也充分体现出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收结构日益完善。2011年,受股市持续低迷影响,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较快,实现税收191.69亿元,同比下降20.3%。
(六)认真贯彻执行出口退免税制度,出口退税规模继续创新高
2011年,深圳税务机关认真贯彻国家外贸出口政策,切实提升退税管理质效,全年共办理出口退(免)税88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在年度内一举突破800亿大关,退(免)税总额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其中,办理免抵调库额242.05亿元,同比下降11.5%;给企业办理退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