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海西建设的重大举措,其功能定位、发展格局和示范效应,不仅事关海西建设发展大局,而且将对福建省改革开放、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应全盘谋划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把平潭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综合实验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必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凸显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先前福建省提出了“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模式,台湾方面是感兴趣的,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构想。但迄今为止,“五个共同”构想大多停留在战略层面,尚未形成具有足够吸引力、能够让两岸人民共同接受的具体政策与配套措施,从而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作出示范效应。
为此,一要提升决策功能。建议吸纳国台办、商务部、中国海关等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组成平潭综合实验区领导小组,以提高决策的宏观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强化重大政策的落实、协调和引导作用,形成快速便捷的决策通道。二要创新管理体制。建议高层领导机构,由省级领导直接挂帅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统筹协调(福建)省、(福州)市和(平潭)县关系,也可吸收具有政治经济背景的台湾人士或台商参与管委会工作。三要建设“对台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涉及两岸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既不是纯粹的经济特区,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是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建立平台,有效探索两种制度、两种体制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台特区,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实践贡献,应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行政权和省级立法权。
二 发挥人文景观优势,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岛
平潭岛今后到底要发展什么产业,目前的争议比较多。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产业用地增加以及城镇化扩展,将对海岛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应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保育发展,提供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促进优势产业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平潭由126个岛屿、702座岩礁组成,陆域面积为392.9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08.7公里,天然港湾、澳口有283个,海滨沙滩长达70公里,拥有的水域面积和滩涂资源十分广阔。全县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16.3倍,仅牛山渔场作业区面积就达3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海域面积一半。目前,平潭拥有的海洋生物种类近千种,其中鱼、虾、贝、藻类有668种,浮游生物有266种,不少还是名贵的水生珍品,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建议根据平潭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的两大特色,生态休闲兼备的人文自然旅游景观,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和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业,把平潭打造成世界级的生态旅游休闲岛。
三 重视生态环境影响,实现开放开发可持续发展
平潭岛是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省第一大岛,尽管海岛防护林建设一直处于全国海岛的前列,但整体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近二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养殖和建设堤坝引发的海水倒灌、水质污染和港口淤泥等现象,已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再不重视这一问题,将对平潭岛的海洋生物、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难以挽回的重大影响。
建议福建省组织专家组,对平潭岛的地质地貌、海岸线分布、滩涂、水文资源等开展系统性的普查分析,结合桥梁、港口堤坝和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影响,经过综合评估再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真正做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平潭岛开放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平潭建设成为产业高度发达、人居环境适宜、自然生态优美,有利于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的低碳经济岛,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便捷通道,为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四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缓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平潭县底子薄、发展基础差,几乎没有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