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一 兰白经济区的基本情况
(一)兰白经济区概述
兰白经济区包括兰州市5区3县、白银市2区3县等7区6县[1],面积近50000平方公里。截止到2009年底,兰白经济区常住人口达到507.90万,其中城镇人口为266.1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52.39%。兰白经济区以兰州市为核心城市,白银市为次核心城市,包括三个圈层,即核心圈层、紧密圈层、节点圈层。兰州作为甘肃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白银作为全国重要的有色工业城市和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相补、经济相连的一些重要特征。兰州已具备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雏形,在交通、物流、信息、科研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白银具有能源充裕、建设用地广阔、农畜产品丰富等明显优势,而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任务艰巨。
(二)自然条件与区位概况
从自然条件来看,兰白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兰州市位于黄河阶地,两岸群山对峙,其城市主体位于河谷中心,呈现“两山夹一川”的形态,属于典型的河谷型城市,距西北其他四省区[2]的省会城市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特征。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节气候明显,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白银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祁连山东延余脉与腾格里沙漠三大区域过渡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位居甘肃省第一,建设用地开阔,距兰州69公里,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区位条件来看,兰州、白银地处中国蒙新、黄土、青藏三大高原的交会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兰(州)白(银)是东部、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联系大西北的桥头堡,是通往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枢纽。从交通运输角度来看,兰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是全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是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兼备的综合运输枢纽,在沟通沿海、中部地带与西北省区的物资和人员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白银地处西北交通枢纽区,包(头)兰(州)铁路纵贯南北,白(银)宝(宝积山)铁路横穿东西,交通战略地位突出。兰(州)白(银)不仅中心区位突出,而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兰白经济区的门户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经济发展水平
兰白经济区作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先发和引领地区,一直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兰白经济区的名义GDP在2010年底达到了1396亿元,而且从2000年开始的十年间,其名义GDP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7%。从发展趋势来看,兰白经济区作为未来甘肃经济发展的中心,其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省领先的趋势还将延续,特别是甘肃省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后,兰白经济区具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见图1)。
图1 兰白经济区的名义GDP变化(2000~2010年)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兰白经济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以2009年和2004年为例,2009年兰州、白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提高到2004年的1.6倍以上,增长速度均高于甘肃省的平均水平。2009年两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200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57倍和1.58倍,增长速度略低于甘肃省。总体来看,兰白经济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支出、工资性收入逐年稳步增加,并有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见表1)。
表1 2004、2009年兰州、白银、甘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教育、文化发展情况
兰白经济区作为甘肃省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关部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了教育、文化等基础薄弱环节的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教育方面,全面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扩大教育救助覆盖面,优化办学条件,组织实施了农村初中校区改造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项目,“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以2009年为例,截止到2009年底,兰州、白银各类在校学生达119.6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39.87万人,初中为26.33万人,高中为13.54万人,小学38.93万人。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普通初中升学率为97.89%。
在文化方面,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取得新进展,加强了文化、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