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自2003年第一届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开始就业以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愈演愈烈,已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教育部门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失业率遭到公众的普遍质疑,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不能令人满意,大学生及其家长纷纷抱怨政府部门未能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也十分不满他们目前的就业状态和薪资水平。2010年4~8月,我们对6所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85高校毕业生处于未工作状态的比例高于大学毕业生平均水平,但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在为考研、出国、专业资格考试做准备或正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真正处于失业状态(正在找工作和什么事也不做)的比例并不高,只有5.1%。
一 毕业生的人口特征
作为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精英分子,985高校近8年的毕业生具有一些明显的人口特征(见表1)。他们绝大多数是“80后”,接近半数的人是独生子女,其独生子女比例明显高于整个“80后”群体。
表1 985高校毕业生人口特征
985高校毕业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比例明显低于“80后”群体中农村人口的比例,并且这一比例在不同年份也有所波动。2003年之前大约有40%的毕业生来自农村,2003届和2004届毕业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比例明显上升(分别为45%和51%),其后比例开始下降,2007~2009届毕业生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比例回落到39%~40%。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大学扩招的最初几年,农村家庭子女受益于扩招政策,上大学的机会明显上升,但随后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农村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意愿下降。
二 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官方公布的数据始终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估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计算方法不统一,官方的就业率统计常常把继续求学(读研/博或出国读书)的毕业生计算为就业,而公众则把这些人归类为未就业。麦可思教育咨询公司公布的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常常为媒体所引用,其采用的统计方法是排除继续求学的学生来计算就业率。它所公布的历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详见表2。
表2 2006~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我们也采用类似方法统计98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只在需要就业的人中计算就业率和失业率。总体来看,985高校毕业生有极高的就业率,只有极少数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把表3数据与表2数据相比较,985高校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2.4%)高于“211”院校91.2%的平均就业率(“211”院校包括了“985”院校),而“211”院校就业率高于普通院校(87.4%)。
表3 985高校历届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和失业率
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相比较,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略低于本科毕业生(见表3),而且硕士毕业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完全就业。这可能是由于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比本科生狭窄,同时硕士生的工作要求也更高,更不愿意接受不满意的工作。985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并且毕业后两年内基本实现就业。调查结束时(2010年8月底),接受调查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中,84.2%已有工作,15.8%还在找工作;硕士毕业生中87.5%已有工作,12.5%还在找工作。另据麦可思教育咨询公司对毕业生各月份签约率的调查,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各月份签约率高于2009届毕业生。上述统计显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论是985高校还是其他院校,都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能上大学)发展到大众教育(多数人都能上大学)都会引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现象。然而,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远未达到大众化的水平,大学毛入学率还未达到25%,上大学的机会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学生和家长投入的教育成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努力程度)不断增加,换来的大学文凭竟然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的确让人心理难以平衡。
(二)影响就业率的因素
对于985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家庭背景对于获取一份好工作的作用并不太大。据回归分析显示,家庭背景因素(包括父亲的职业地位、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父母的月收入)对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就业机会、找到第